小故事里的大情怀 《杨政中笔谈》读后感
出差云南文山,借道广西南宁,从杨政中前辈那里捧来一本他的新著《杨政中笔谈》,心里非常之惬意。
祖籍贵州三穗,出生广西柳州的杨政中,可是一位官文兼收的“双料”人才。他官至中共柳州地委书记、广西国土资源厅厅长,最后在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的岗位上“告老归田”。他的文章也是满箩一筐,如今年逾古稀的他,已出版《杨政中诗选》《杨政中散文》《杨政中诗书》《杨政中影传》《1966·长征日记》《杨政中诗集》《杨政中笔谈》等七部著作。与此同时,他还是个书法、音乐、足球爱好者。有关杨政中其人,他的好友覃九宏先生曾用山歌这样描述:“政中为人品德高,廉洁从政树得牢;玻珠滚往羊背过,完全半点不沾骚。”
我为有缘拜交这样一位前辈而深感荣幸。1997年,时任柳州地委书记的杨政中到柳州北边的三江、融水两县检查工作,晚上投宿贵州从江。我当时作为从江县政府办的一员有幸得到他的接见。晚上,在宾馆的小客房里,他放下身段,与我这个无名小辈聊起了书法的快事,最后还泼墨留念。他赐我的是“墨海无涯”,我奉上的是“旅居他乡展奇志,心系故里扶桑梓”。从那以后,我俩便成了忘年交。后来,他每出一本书,都会寄予我学习,直至今天的《杨政中笔谈》。
覃九宏先生用“好马识途跑得快,石板架桥走千年;政中著作是精品,千秋万代永流传”的歌词咏读杨政中的文章,我感同身受,其《杨政中笔谈》就是很好的例证。《杨政中笔谈》以“海外漫谈”传有情,从“读书漫笔”看人生,以“生活闲聊”觅食粮,用“讲点别的”寻乐趣,再到“以序言情”会亲友,最后从“师友序言”得真经。这一个个接地气、沾泥土、带露水、有生命、贴近时代情怀的生活画面,异彩纷呈,令人着迷。
《杨政中笔谈》收录的每一个生活故事,都不是简单的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浅吟低唱、自娱自乐,而是有着深沉大气的家国情怀,发出的是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个体经历与时代大潮、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同频共振的呼声,显得很有高度。对此,杨政中的好友陈仲良先生在该书的序言里如是说:“政中好友的大作,虽说是茶余酒后的笔谈,虽说是‘谈些生活小事’,但都是‘以平和的心境把自己要讲的话写出来,把自己的思想亮出来’。全书20多万字,不汲汲于名利,不矜矜于富贵,读完后,铿锵激昂的柳州话仍在耳边回荡,同时让读者感受到了经典和哲理,心灵的震撼,生活的温馨和民间的诙谐。”这真是印证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那句老话。
杨政中大学是学农的,从他的《晋升农艺师》一文里,我们就可看出,他特别地孰能有专攻。晋升职称有一个环节,就是外语考试,当时他的俄语笔试成绩位列整个柳州地区第三,口试是第一。这个成绩,使他顺利晋级农艺师。也正因为如此,1980年10月,杨政中被任命为中国援非洲加蓬国农业专家组小组长。就这样,他带着祖国的嘱托,吟诵着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直至我到了海外/在不识人群中旅行/祖国,我才知道/付与你的/是何等的爱”小诗,《飞向非洲》来到加蓬。在加蓬期间,他率专家组一行战胜了《加蓬墨蚊》的袭击,诚心交往《阿米》似的加蓬朋友,和谐对待各国《援加蓬专家》,尽力发挥自身本领,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于是次年的元旦,中国驻加蓬大使馆把宴请《加蓬华侨》的任务交给了杨政中所领导的阿科克农业专家组。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中国援外农场,华侨们给予极高的点赞。
“回首当年胆气豪,赤膊鸡仔有新招;当官为民为社稷,桩桩小事慢慢聊。”这是杨政中好友、文友涂世馨为《杨政中笔谈》写的山歌。杨政中主持柳州地区党政工作期间,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的国家相对比较贫穷。记得他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他们那时的工作主要就是扶贫。杨政中在《苗山元宝村扶贫》文中感慨:“此处应是富饶地,不脱贫困愧俸钱。”地处十万大山深处的广西融水县的元宝村,是柳州地区典型的贫困村,杨政中把该村作为地委办公室的帮扶联系点。为了这个村,他十三次跋山涉水亲临指导,与群众促膝谈心,谋划脱贫大计,做了一桩又一桩好事,使贫困山村的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当地的苗族兄弟都称他为“我们的好书记”。他的每次行程,元宝村已退休老支书那本泛黄的笔记本里有着比较清晰的记录。集子里的《喝酒》一文不失为一篇当下反“四风”的活教材。杨政中感念当时的困难,上任柳州地委书记不久,就对地区和县的接待作出规定,其中有一条是“凡公款接待,一律用当地自酿的米酒”。“米酒”当地俗称“农家乐”或“土茅台”,后来他还把这个传统带到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直到现在,全区国土系统的人都还在说杨厅长好招待,他爱喝低度米酒,半斤“土茅台”就打发了。他在《喝酒》里写道:“本人身体力行,下到各市、县检查工作时只喝本地的土酒,米酒、玉米酒、红薯酒都将就。”接着,他又写道:“低度米酒我爱,高度的茅台、五粮液也不是不爱,在朋友、老同学聚会和私人宴会上,高度酒我也能搞三四两,而且有生以来从没喝醉过。可是公款请客就要杜绝大吃大喝。还是那句话,不能乱花国家的钱。”质朴的表达,自觉的行动,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母亲仙逝》一文的结尾“世上只有痴情的母亲,难有那痴情的儿女!”基本上概括了时下人们的心声。杨政中因工作繁忙,未能在母亲临终前见上最后一面,深感内疚。站在母亲的遗体前,心绪异常的复杂,无奈的他只能致哀长叹:“子欲孝而亲不待。”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忽忙地阅读一本书。”杨政中在《杨政中笔谈》里告诉我们:“储才之法,在于勤笔。”他一生爱书如命,而且每读完一文都要做笔记、谈感想、写心得。这在“读书浅谈”专辑中俯拾皆是。他特别喜爱高尔基的《海燕之歌》,特别关心《父与子》《红与黑》《阿Q正传》人物的命运。他在感文《托尔斯泰与农民》中说:“我如今致力学农,毕业后能为中国农民做点什么?”一次,我们又在从江相遇,我把我的拙文《心灵家园》呈他指正。事后不久,他便写一篇《从<心灵家园>联想贵州从江》的短文。短文比较详细地讲述了许多他与从江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地区行署领导的他有次出差,得知柳州境内有两条断头路严重阻碍从江和柳州三江、融水三县经济发展后,心情很是沉重。回柳州后,他立即派来工作队进驻蹲点,并下死命令:“不解决问题不收兵。”不到两年时间,这个任务就圆满完成了,三县皆大欢喜,对他的善举,从江县再三表示感谢。
笔谈《前言》里杨政中有一段话,很耐人寻味。他说:“回顾一生,自己做了多少大小实事已记不清楚。谈大事、谈红尘轶事正统刻板;谈小事也许更能接地气,解闷人心。那么,就谈点生活小事吧。”于是,他便把《杨政中笔谈》定位为茶余酒后之笔谈。
这就是杨政中,悟到《杨政中笔谈》的杨政中。
□杨玉平
新闻推荐
品牌百花盛开 游客纷至沓来 今年预计全市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9.9%
柳州市第二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记者覃科摄)从举办“壮族三月三相约游柳州”到创新开展“柳州市第一届文博旅游艺术周...
融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水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