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到苗乡任教 一家人融入大山 融水县三防镇本洞村第一书记江日林的扶贫故事

柳州晚报 2019-11-04 12:02 大字

江日林与妻子陆培民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江日林与贫困户黄生仁在观察罗汉果的生长情况。江日林在介绍黑木耳生长情况。陆培民在备课。

通讯员 龙林智

带女儿到苗乡 助力丈夫扶贫

“为了扶贫,我的‘另一半’来到大苗山,使我的心更定了,让我更安心地开展扶贫工作了。”10月31日, 广西汽车集团选派到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本洞村任第一书记的江日林信心十足地说。今年8月,江日林的妻子陆培民辞去柳江区三都中学教师之职,通过自治区统考,考进了黔桂两省区交界处的融水县杆洞乡中学任语文老师。

为他,她带女儿到苗乡。“因为孩子的爸爸在这边,一两个月都不能回家一次,我们的孩子都忘记他长什么样子了,所以我觉得还是考这里吧。这样,我们就有多一点见面的机会。”在该县杆洞乡中学,陆培民说到为什么考进深山苗乡任教的原因时,动情地流下了眼泪。

任第一书记的丈夫,“忘”了“小家”,“记”了“大家”,留在了村子里,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在情感上,她很难接受这个事实,而在情理中,又不得不支持他的工作。柳州这个“家”,她无怨无悔顶起“半边天”,照顾老人和孩子。但远在大苗山的丈夫,也需要爱,更需要支持。经过几夜思考的失眠,她最后决定,带着5岁多的女儿到偏远的大苗山融水县杆洞乡中学当一名老师,支持丈夫,更是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她很快融入了大山,成了一名师生喜欢的老师。

“她来到了苗乡,那是对我的鞭策,我要更下力气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才对得起我的爱人。”江日林肯定地说。2018年3月,受组织重托,他到三防镇本洞村任第一书记。来自农村,又回到农村的他,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他走村串户与群众座谈,向村民学习、请教,用脚步“丈量”贫困群众的需要。同时,到市里、县里与涉农部门联系沟通,找资金、立项目,尽心尽力为村民办实事好事。“我实在没有时间回家,我也很想我的妻子孩子。”江日林说,“为了脱贫工作,我动员妻子考这边,可以让我们有多一点时间见面。我要感谢我的妻子,为了她,我必须带领村民致富。”

带领村民脱贫 获得大家肯定

事实上,他虽然与妻女在同一个县,只隔“几座山”,但见面的机会还是很少、很少。“爸爸,你就住一夜吧,我想你了。”10月15日,江日林陪同笔者采访陆培民,为了留住爸爸,他的女儿哭着说。他无奈地说:“我也想陪你们,但明天后援单位要来开展扶贫工作,有几个贫困户的工作我还要做呢。”

“第一书记对我帮助很大,他经常请科技特派员到场指导,果子成熟后,帮我们找销路,使我更有信心发展产业。”在该县三防镇本洞村百香果基地,刚刚脱贫的梁荣清说,在江日林的引领下,他与其他5户致富带头人种了百香果,带动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种植,每亩年收入3000多元,助力精准脱贫攻坚。

为了贫困户,江日林以“多面开花、多方收入”为理念,引导村民发展黑木耳、罗汉果种植及养殖田螺、大闸蟹等特色产业。“在江书记的帮助下,今年我种植了罗汉果20亩,昨天卖了一批,收入1万多元,今年我可以脱贫了。”在罗汉果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黄生仁高兴地说。

“第一书记江日林驻村以来,带领党员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他确实是一位用心、用力、用情扶贫的好干部。”三防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韦胜凡如是说。

目前,江日林争取到资金30万余元,安装了太阳能路灯50盏,硬化村道3条,发展木耳、百香果等5种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多元。为此,他也获得了广西汽车集团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年度考核也被评为“优秀”;所驻村获得自治区级“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村党组织、生态村,县级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

新闻推荐

整治“四乱”还百姓水清岸绿

日报消息(记者谢耘)昨日,市长、市总河长吴炜率水利、环保等部门负责人到柳江上游融江(融水镇河段)巡河,履行河长职责,现场排查问...

融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融水苗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