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合作社架起致富桥 安太乡洞安村甲乐屯农民唐韩带动村民脱贫小记

柳州日报 2019-05-23 14:49 大字

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

洞安村甲乐屯红俄岭的安太乡远岸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总占地1200多亩。5月21日,只见基地中,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规划布置合理,防疫、消毒、排污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牛舍面积达 2500多平方米,饲料青贮房350多平方米。

合作社负责人唐韩是安太乡洞安村甲乐屯村民,曾经做过桥涵建设承建商、电器销售、贩牛贩生猪等,凭着他的精明和执着,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确实挣了点钱,也算小富了。可是几年的贩牛经历让唐韩敏锐地察觉到,贩牛不如养牛,贩牛只能挣个差价,尤其是近年来,牛的价格一路飙升,养牛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于是唐韩决定改行养牛。

洞安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没有区位优势,当地村民一直有养黄牛的传统,但都是零散养殖,规模不大,效果不明显。他发现家乡有不少荒山荒地,山场面积大,有丰富的青草,非常适合发展养牛业。了解到本地黄肉牛养殖前景可观,并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情温驯、适应性好、遗传性稳定、肉质口感好等优良特性,而甲乐屯红俄岭所处地域自然环境优美、水源丰富、光照充足,适宜畜牧,唐韩将建养牛场的事情和村委会、乡政府进行沟通,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协调好了养牛场的选址及用地,养牛场很快就建起来了。2015年10月,他投资500多万元建起黄牛养殖场,引进本地20多头肉牛和17头能繁母牛发展特色养殖,并注册安太乡远岸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他以为养牛只要给它添上草料牛就会生长,很简单。可是,事实却给唐韩上了一课。由于他是采用传统的养育肥牛方法,牛的育肥周期长,饲养方法不科学,草料没少吃,牛就是不爱生长,特别是冬季更是不生长。养了两批出栏一算账,几乎没挣钱。于是他向书本请教,这一查资料,唐韩觉得自己原来的想法是多么单纯:原来养牛也有那么多花样,什么酒糟育肥啦,什么微生物发酵啦,什么纤维、氨基酸、蛋白质的比例啦,黄牛适合生长的温度等。唐韩像一个饥饿的人见到了面包一样,拼命咀嚼和吸收有关养育肥牛的知识。唐韩不但学习书本上的养牛知识,还走出去到养育肥牛成功的地方参观考察,凭着执着他终于掌握了科学养育肥牛的方法。

养牛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采取合作集中养殖和贫困户家中分散养殖的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村民参与到合作社发展养牛产业,现在参与养牛的贫困户家庭经济条件得到了明显好转,不仅增强了他们养牛的信心,还为他们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唐忠辉是甲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缺少一技之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出打工挣钱已不太现实,他将自家的2头牛入股合作社,同时在合作社放牛打工,一个月下来有工资2000元。从去年10月到现在,唐忠辉已领到1万多元,除了日常生活开支,结余的钱他存到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在养牛过程中,唐韩耐心向贫困户传授养牛技术,并把牛犊赊销给他们养殖。

经过几年的发展,远岸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77户,其中贫困户53户,合作社开始从养殖和育肥本地黄牛转向良种黄牛繁育和养殖,现集中养殖黄牛存栏97头,贫困户家中分散养殖黄牛100多头;今年,唐韩准备再投资150余万元购买母牛,实现养牛总量150余头、存栏牛100余头。实现了产业可持续发展,有效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本报通讯员

黄汉君许作洪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赤水文艺志愿者 开展采风月活动

日前,赤水市文联组织作协、书协、美协、摄影、音协、舞蹈戏剧协会、吉他协会等8个协会的文艺志愿者,开展大型采风活动,推动...

融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