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吹响希望 奋斗迎来幸福 记融水县安太乡元宝村整朵屯贾任晖夫妇奋斗脱贫的故事

柳州晚报 2019-02-19 11:14 大字

▲贾任晖夫妻为女儿穿苗族盛装。

记者 廖冠华 覃珩 覃科

“走出去,就好好奋斗;留下来,要努力耕耘。”15日,在深山里,这句话深深打动了记者。说这话的是回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元宝村整朵屯过年的苗族同胞贾任晖。

元宝村整朵屯,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元宝山下。整朵苗寨是一座典型的苗族村寨。曾经,老旧的木质吊脚楼分布于弯弯曲曲的山脚下,山多地少的情况让种植杉树成为每家每户的“主打产业”。近两年,这个偏远的苗寨有了明显变化,新建的水泥楼房占据了小山村的“大半壁江山”,私家小轿车也开始成为了苗家人的“标配”。小苗寨渐渐有了现代新乡村的雏形。

走出大山奋斗

实现美好愿望

2月15日恰逢农历正月十一,是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整堆坡会”举办的日子,苗寨家家户户都要身着苗族盛装,在坡会上吹芦笙、跳踩堂舞,许下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在一栋新建好的2层楼房里,39岁的贾任晖和37岁的董少英和女儿刚刚穿着好苗族盛装,正准备与父母兄弟一起去赶坡会。

贾任晖对记者说:“15年前,我在坡会芦笙柱前许愿能找到一名好媳妇,13年前希望能找到一条脱贫的路子,3年前希望能有一个孩子,一年前希望能建起一栋新楼房。如今,这些愿望都实现了。”谈起整堆坡会,贾任晖坦言是自己幸福奋斗的起点。

15年前,从部队退伍的贾任晖回到了老旧的吊脚木楼,那时家里每年收成的稻米刚刚够全家人的温饱。

“那时候交通闭塞,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更别说向外发展。”几年的军旅生涯让贾任晖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大多数人还抱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旧想法时,他通过努力成为了县里的一名消防员,成为了屯里为数不多的走出村寨的年轻人。

在那一年的整堆坡会上,吹芦笙的贾任晖认识了元宝村元宝屯踩堂舞领舞董少英,两人喜结连理后在坡会上许下的第一个愿望是:走出大苗山,到城市去奋斗新生活。

恰逢柳钢到融水招聘,贾任晖积极报名成为了一名高炉工人,一年365天不停炉,春节也得轮班。董少英也跟着来到柳州市,在餐馆做过服务员,在商场做过营销员,也自己开过店面。如今,她在柳州市一个建筑工地做为数不多的女塔吊司机。

“刚到柳州时,我们租住在10多平方米的房间,只有一张沙发,到处是蟑螂,后来我们找来木板就着沙发搭成了床铺。”谈起当初的艰辛,董少英一笑而过。她说,那时候自己干过很多“男人才干的活”,刚到工地时做信号工,一个月4000多元工资。后来听说塔吊司机干得好一个月有7000至8000元,自己就想成为塔吊司机。

要上塔吊操控室,需要自己攀爬上几十米的高空。第一次仅爬到20多米时,董少英就手脚发颤,下来后还呕吐了。

“我跟她说不要做了,这么高,男的爬都怕。但她非要再试试,说奋斗两年,把房子盖起来。”贾任晖说,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董少英就克服困难成为了工地里为数不多的女塔吊司机,每天在六七十米的高空工作9小时。成为塔吊司机后,贾任晖想给妻子买件新外套她都不让,“买了也穿不了,天天一趟塔吊爬个来回,身上全是污渍。”

买房起楼购车

迎来幸福生活

努力奋斗就会迎来幸福。2015年,两人在柳北区买了一套房子,女儿贾盈暄也幸福出生。去年,两人又在老家吊脚楼的原址上盖起了楼房,还购买了小轿车。当年种植的杉树,如今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呜——呜——呜”伴随着响亮的芦笙,盛装苗家人挑着丰盛的祭品向坡会地走去,一路上,一栋栋崭新的水泥楼房格外漂亮,很多楼房门前还挂起了“客栈、住宿”的招牌。

在经过村小学的时候,贾任晖高兴地对记者说,在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村里大部分青年都走出了山村,孩子们也都在外有了好的受教育条件。十几年前村里总共才有两个大学生,现在整个元宝村已有近30名大学生。

“走出去,就好好奋斗;留下来,要努力耕耘。”今年,这是整朵苗寨村民们在坡会上许下的最大的愿望……

记者手记:扶贫扶智也扶志。元宝村村支书贾东对记者说,在整朵苗寨,像贾任晖夫妇这样靠奋斗脱贫的例子还有很多。自柳州市大力推进精准脱贫以来,苗寨里依托元宝山发展起了旅游产业和集体特色产业。通过政府搭桥,很多苗寨年轻人在外找到了就业的机会。2016年,整朵苗寨已实现全部脱贫。

新闻推荐

游客大攀升 收入节节高

金狗辞岁,玉猪迎春,融水苗族自治县风情苗年旅游活动异彩纷呈,春节黄金周旅游一片红火。初步统计,春节假日期间(2月4日至2月10...

融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融水苗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