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紫黑香糯 收获更多感动

柳州晚报 2018-11-02 11:15 大字

铺“桌”准备吃午饭啦!↑阳光很好,剪禾把的场面很热闹。

10月30日一早,太阳就露出了笑脸;然后,阳光越来越温暖,越来越明媚。到上午9点多,阳光就像把我们大年乡归合村,把我们归合村产业基地的紫黑香糯,都镀上了一层金色。

在9点多钟的阳光照耀下,我们归合村的四五十名村民,在归合村产业基地里,开始剪“金色”的紫黑香糯了。

和很多深山的贫困村一样,归合村以前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此,归合村两委干部经讨论,租了村民大约16亩基本连片的水田,种上紫黑香糯,还放养了田螺、禾花鲤鱼——这就是村产业基地,就是村集体经济了。

我到村产业基地下面这一块稻田时,田里已有二十多名村民——大部分是妇女——在剪禾把了。他们左手拿禾把,而右手拿剪刀,单手一根根地或者三四根地剪,然后收回放到左手里,右手一把把叶子剥去,动作干净利索,速度很快。

我也赤脚走进水田里学着剪。稻田里的泥土软软的、滑滑的,水也不冷,感觉很舒服,那些禾秆也不扎人。

剪禾把的工具是一把特制的小小的剪刀,握在手里的竹子刀柄也就七八厘米长;在刀柄下部,是一片小木片,里面嵌着一片薄薄的剪刀。刀只有一片,用它来收割紫黑香糯应该叫割才对,但我们这一带都叫剪禾把。

这是我第一次剪禾,动作很是笨拙,剪刀很不听话。但没有一名村民讥笑我,身边的几名村民还微笑着不时指点我一下,并且伸手比划着给我看,示范着给我看怎么剪禾:剪刀应该这样拿,应该用小拇指和无名指夹着嵌着刀片的木片……

随着剪禾队伍在稻田里变动,我还看到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画面——

60多岁的石文广、72岁的老兵陆成华,在帮剪禾把;

同是75岁的上寨屯寨老陆友安、老党员陆奶少,也在帮剪禾把;陆奶少阿婆把剪刀绑在手上,剪得很快;

76岁的陆荣光阿公,也在帮剪禾把!……

他们专心地剪着,或许他们觉得这只是很平常的举动吧,他们不知道,我的心里,正涌起阵阵感动。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来帮我们剪禾把没有报酬,甚至没有早餐和晚餐吃;只是村委干部对他们说一声,他们就来了,就来帮我们剪禾把了。而按我们这一带的“工钱行情”,平时请人剪禾把或做其他活路,除了提供中餐和晚餐,每天起码要给120元……

差不多20分钟后,我终于能单手剪禾了,不过速度仍然很慢,而且真是丢人呐,一个多小时后,到另一块田剪了才两分钟,我竟然把借来的那把小剪刀搞烂了!

好在村委干部叫我们几个人去抓鱼,准备午饭。

抓鱼当然是最轻松、最高兴的了!我们几个人在一块刚剪完一半紫黑香糯的稻田里,排水,抓鱼。稻田里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惊叹,一阵阵欢呼,一阵阵笑声。

抓够了鱼,就生火烤鱼、烤肉。火很旺,鱼很鲜,肉很嫩,好家伙,空气都是香的呐!

中午1点多,开饭啦!除了烤鱼、烤肉,还有一些酸菜,而主食是煮好带来的糯米饭。50多人聚在田头一起吃饭,那场面也是好热闹啊。村民三五成群地围成一圈吃饭,有站着的,有蹲着的,也有坐着的,有的甚至拿的是用草秆做的筷条,大家边吃边聊,脸上都是笑。

我走到陆友安老人跟前向他敬酒:陆阿公,非常感谢您来帮我们,辛苦了!

陆友安老人笑了笑:“我们来帮你们剪禾把,那是对你们的……”他说得有点慢,我就抢着说:“支持。”他又笑笑,接着说:“信任。那是对你们信任。信任你们,我们才来。”

他说的“你们”,我当然知道,主要是指我们村两委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听了他的话,有谁会不深深感动呢?

吃完午饭后,村民们分工继续劳动:一些村民继续剪禾把,一些村民把禾把挑上很陡的坡,堆在公路边,再装上车,拉回下寨屯。村主任已联系好一户人家,把我们产业基地的所有紫黑香糯,都挂在他家里晾晒。

就这样,60多名村民(当天午后又有村民过来帮忙)一直帮我们干活,直到天黑,才各回各家。由于我们3名工作队员和村支书、村主任都在搬禾把上楼并且把禾把挂起来晾,因此在收工时,我们都没能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道一声辛苦、说一声谢谢。

村干部们安慰我,说我们记住村民们的帮助就好了,而且村民们都不会计较的,有一名村民还这样说呢:哪辛苦嘛,蛮好玩的,何况我们自家的紫黑香糯早都剪完了嘛……

村妇联主席杨云花还对我说,在他们剪禾把的那一块田,一些村民还一边剪禾把一边唱侗族山歌对歌呢!

真遗憾,当时我没在那边那块田剪禾把,没能听到、看到村民们对歌。我想,那场面一定很热闹、很温馨、很感人吧;如果我在场,我一定叫杨云花让他们唱那首最著名的山歌——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记者 林雄)

新闻推荐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可望加强

日报消息(记者荀诗媛、通讯员蓝美爱)从市卫计委获悉,今年柳州计划招收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生145人报名已截止,为培育更多优...

融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融水苗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