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红薯苗 脱贫新希望
6月25日,杆洞乡中讲村齐心致富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完成了基地60多亩红薯苗的种植后,大家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因为,这是他们齐心协力奋战一个月,硬是把一片野草比人还高的荒田,开辟成了带动贫困户发展经济的农业产业基地。
今年3月中旬,新的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三人进驻该村后,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调研,发现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村里的人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缺乏劳动力,加上多年不耕种,村边许多田地都丢荒了,杂草丛生。能不能组织留守的贫困群众成立一个合作社,大家一起把荒田重新开垦,发展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农业产业,促进这个苗山深处的深度贫困村脱贫摘帽呢?
驻村工作组的想法与该村“两委”干部不谋而合。于是,大家目标一致地看上了村边的荒田。
“我们种红薯吧!因为我们跟县里的青年创业典范石秋香熟悉,她可以包回收红薯,再说种红薯也是村里人最熟悉的产业。”驻村工作组的提议,立即得到该村“两委”负责人的一致同意。
说干就干,该村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立即行动起来,联系荒田户主洽谈租地并签订用地协议,发动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并与石秋香的公司协商引进种苗和确定回收事项。
最终,该村17户贫困群众加入了齐心致富专业合作社,仅仅经过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开荒、备耕、种植等一系列的工作。
据悉,该村今年的农业产业基地为试业期,年产值预计达到15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
本报通讯员 龚祥友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见习记者覃珩,通讯员黄诚、龚普康)6月30日至7月1日,上海侨商考察团一行来到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
融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融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