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守护龙城的绿水青山 不论寒冬还是酷暑,他每天奔走于厂矿车间与深山河道之间开展采样工作

柳州晚报 2018-04-08 12:30 大字

杜康(左一)参加柳州市突发环境应急演练。 (唐靖琳 摄)杜康在开展废气监测工作

○○记者 吴祉婧

每个月,市环保局都会通过该局官方网站及媒体,向市民公布近期的空气质量报告及地表水监测等情况。但究竟是谁在对龙城的环境进行监测呢?是安装了自动监测的仪器吗?近日,记者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下简称“环境监测站”)了解到,的确有一些监测项目可以通过自动运行的仪器来进行监测,但仍有不少监测项目是需要监测人员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手工监测完成的。

环境监测站污染监测科的杜康,在5年多的时间里,不论寒冬还是酷暑,每日奔走于厂矿车间与深山河道之间,从无怨言。他说,只要自己还待在监测一线,定会尽自己全力来守护龙城的绿水青山。

跋山涉水,只为监测一处地表水水质

“我们的工作规律,既可以说是很固定,也可以说很灵活的。固定的是每个月必须完成木洞、露塘等10个断面的水质监测,以及部分重点监控企业的废水、废气监测;灵活的是,一旦某个水域的水体出现异常情况,或者接到环保投诉的监测任务,就立刻准备采样仪器和设备,尽快赶赴现场,开展采样监测工作。”杜康告诉记者,市区地表水水质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质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监测站每月水环境质量监测的一项常规工作,通常是每天早上一上班,就带着采集水样所需要的各种仪器及设备,到各监测断面开展采样工作。

有时,仅是为了监测某一处地表水水质情况,监测人员需要跋山涉水,其中不乏危险。“靠近市区的一些监测断面还好,远一点的就比较辛苦了。例如木洞这个断面就处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每次都要提前一天下午从单位出发,当晚到达,然后次日清晨去采水,而后又赶回来。”杜康说,采集的水样有严格的保存期限,因此我们一般是早上采水,然后送水样回实验室,分析人员下午进行分析、检测。为了监测较远地方的断面,往往是奔波在路上的时间远大于采水时间。

采水时,监测人员需要乘坐渔家的渔船,有时甚至是简单的竹筏,通过电子地图和GPS定位仪前往监测点进行采水。“我们有同事就曾发生过从船上掉到河里的事,幸好当时穿有救生衣,才没有造成事故。”杜康说,虽然大家都将这件事当成玩笑说,不过监测工作里的酸甜苦辣,只有真正经历的人才懂。

不论寒冬烈日,监测工作从不停

除了与市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以外,还有噪声、固废、土壤、辐射、空气质量等监测工作,也都是由杜康及其他同事一一完成的。杜康笑着说,每个月都像在“打仗”一样,今天做完了这项任务,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虽然监测工作看似雷同,但他对待监测这件事却是从不掉以轻心。

前段时间连续几天的雨水天气,杜康恰巧负责一个工厂的废气监测任务,一旦推迟,后面的监测任务也会受到影响。于是他选择叫上同事,穿上雨衣,带上仪器继续出发。“已经习惯了,不管是什么天气,只要任务没完成,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其实下雨天还不算恶劣,炎炎夏日的时候去测废气才难受呢。”杜康笑着说,一来因为工厂排气筒往往很高,监测平台大多建在离地面几十米高的地方,而且可用于行走的楼梯也十分狭小,扛着几十斤重的监测仪器走上去很累;二来从检测孔喷出的废气温度很高,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烫伤;三来高空中的监测平台毫无遮挡,而监测人员要穿戴安全帽、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在烈日下监测几个小时,结束时往往汗流不止。“曾经有个同事连续几天在烈日下工作,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最后中暑晕倒,我的手臂也被烫过几次。不过这些都没什么,只要能做好监测工作,监督企业严格遵守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市民们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

杜康还说,他并不觉得自己担任这份监测的工作有多辛苦,只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监测中,看到各项监测数据越来越优,柳州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他倍感欣慰。“能守护咱们大美龙城的青山绿水,我才是最幸福的那一个。”杜康笑着说。

新闻推荐

种植灵芝 助力脱贫

3月23日,安太乡政府党支部党员来到江竹村大东江屯开展“产业促脱贫”为主题的“党建+”灵芝种植活动(见上图),以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开展精准脱贫的技能水平。据悉。江竹村深山美灵芝种植专业...

融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融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