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前的春节叫过年 现在的春节叫放假? 网友认为:既要保留优秀传统年俗,又要与时俱进融入新文化

柳州晚报 2018-02-03 12:53 大字

各式春联营造了春节氛围(微友晒出的图片)

○○记者 雷媛媛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可不少人却感慨:如今年味越来越淡,网友称“以前春节叫过年,现在只能叫放假。”吃吃喝喝睡觉上网,感觉跟平时放假一样,没有过年的氛围。真的是这样吗?许多市民认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应该发扬。

年轻人觉得年味淡

老人觉得很幸福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在市民孔女士的印象中,小时候过年就是按着这个顺口溜来安排的。

“以前过年前几天特别忙。”刘女士说,她爷爷是北方人,过年前几天就会做馒头,还特地给她捏几个小兔子、小鸡的馒头;在柳州的外婆家会炸扣肉、包粽子;小孩子们边玩边等吃,大年三十还跟着大人贴春联,晚上还可以放鞭炮。如今,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却觉得没了当初的年味。“过年直接回婆家或者娘家吃饭,大家热闹一下,就各自回家了。”她感觉年味越来越淡,她对春节也没有了童年时那种期盼和喜悦。

网友“萧忆”说,现在工作压力大,对春节的期待变成了对假期的期待,就盼着能够休息几天,感觉过春节就是顺带的。

东台社区72岁的刘阿婆从来不觉得年味淡,反而感觉现在过年很幸福。“以前生活太苦,靠磨豆腐养活一家人,过年吃一顿肉都难。”如今,她搬进了金沙角小区,过年不仅有肉吃还有很多以前见都没见过的食物,丰盛得很。

农村比城市年味浓

27岁的小覃在柳州长大,这么多年来,除了高三那年因为学习繁忙在市区过年外,她都回老家柳江区进德镇过年,“哪怕大年三十上班,也要赶回柳江老家。”

小覃说,在市区过年就是吃完年夜饭看看春晚,初一睡到中午才起床。在市区过年不如在老家人多热闹,在老家过年,大年三十下午4点开始吃年夜饭,然后5点贴春联。贴春联不用现成的浆糊,而是用米粉熬成的米糊。“我和堂妹们负责在春联上刷米糊,堂哥堂弟负责贴,长辈们在一旁围观指导。”虽然很繁琐,但全家乐在其中。奶奶专门准备了一大捆甘蔗,晚上,小辈们围着火炉烤甘蔗吃。守到12点,大家一起去室外放鞭炮和烟花。大年初一、初二,镇上和村里也会有舞狮子等年俗活动。尽管如今不会像过去那样舂糍粑、做年糕,但小覃依然觉得“年味还是很浓的”。

不少市民认为,与城市相比,乡村依然保持着浓厚的传统年俗文化,吸引不少城里人前往。近年来一些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开通,不少市民在过年期间自驾到周边乡镇,特别是北部三县过年,感受当地年俗文化。据了解,去年春节期间,融水苗族自治县接待游客29.78万人次,三江侗族自治县接待游客30.77万人次。

发扬优秀年俗重拾年味

“年味淡是因为生活好了。”网友“梨花”说,如今物质丰富,人们期待物质上的“年味”就少了很多。而且现在过年少了很多仪式感,以前大年初一、十五,干什么都有讲究,现在都没有这些传统了。拾起年味,从拾起年俗开始,当然要与时俱进,摒弃落伍的,保留和传承优秀的传统习俗,融入新时代文化。还有节日营造氛围很重要,要不大家过个圣诞节比过年都热闹。

市民卢燕说,现在人们物质生活富裕了,转而提高了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对春节的精神期待更高一些。所以还是要把我们古老的民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春节期间可举办一些民俗活动,把传统文化与现代人们的喜好相结合。主要是提高大家的参与性,这样才能把春节过得更有年味。

新闻推荐

用我的锅装你的米 廉江市向大浪镇贫困户捐献物资

日报消息(通讯员梁立明)距离640公里,驱车9小时;山路盘旋,气温骤降。1月26日,广东省廉江市用实际行动给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大德村贫困户送去了温暖。“用廉江的锅,装上大浪的米,用贝江的水,融进廉江的情,...

融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