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祺健杯·爸妈爱情故事大赛” 陪着你一起慢慢变老 携手57年,解克强与陈冬英走出细水长流的幸福

柳州晚报 2017-12-15 11:58 大字

↑解克强、陈冬英结婚时拍的照片解克强、陈冬英合照

○○记者 叶露婷

爱情有很多种方式,有的轰轰烈烈,有的浪漫潇洒,还有的平实坚定。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城中区柳侯社区就有一对已经携手57年的恩爱夫妻——解克强与陈冬英。他们一路走来,没有波澜壮阔的激情,细水长流的日子,带给他们的是一辈子平和的幸福。对于他们而言,爱情就是一种平实的陪伴。

初中同窗三年,工作之后才恋爱

解克强与陈冬英都已是耄耋老人,但两老身体健康,面色红润。解克强告诉记者,他与陈冬英相识是一场缘分。解克强是安徽人,陈冬英是湖南人,原本相距甚远的两人,因为初中时同在长沙市求学而相识。但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男女同学之间是有非常明确的界限的,所以他们在那个年纪并没有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直到后来——

1955年初中毕业之后,陈冬英因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原南昌航空工业学校读书。解克强虽然成绩也不错,但因为家里人口多,经济条件不好,他放弃了升学的机会,就想着先来看望在柳州工作的父母后再做打算。机会总是不期而至。在柳州看望父母期间,解克强得到招收青年下农村工作的消息,于是便报名参加,并到了融水苗族自治县某偏远山区工作。

几年后,陈冬英毕业分配到沈阳,从事飞机制造相关工作。这时,一直处于“失联”状态的两人恢复了联系。在没有微信没有QQ没有电话的当年,大家彼此间联系靠的是信件。

“信件走得慢,我们大概一个星期通一次信吧。”解克强说,写信在当年是很普遍的事,除了与陈冬英通信,他们也与其他同学进行信件往来。而本来,他与陈冬英的通信只是交流同窗情谊,了解各自城市的生活,但不知不觉中,那份情愫渐渐生出来了。

结婚后曾两地分居三年

在融水县待了几年后,表现出色的解克强得到了升迁的机会,1960年,他调回柳州工作。此时,虽然与陈冬英信件上的恋爱还在持续,但两人觉得结婚的时机成熟了。那年,他们再次回到彼此相识的长沙,而后,解克强就带着陈冬英回家。次日,陈冬英领着解克强回家拜见父母,接着,他们就登记结婚了。

他们清楚地记得,结婚仪式很简单,既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婚礼,也没有热闹的酒席,就连喜庆的喜糖都没有。唯一的纪念是,两人到照相馆拍了照片,到电影院看了电影,之后就回到了各自工作的城市。

“当年的恋爱就是这样的,简简单单。”陈冬英说,结婚之后,两人依然靠信件保持联系。这种异地分居的生活状态持续了三年之久,其间,解克强曾到沈阳看望过陈冬英。1963年,陈冬英放弃了在沈阳的工作来到柳州,从此,柳州就成了这两个外地人的家。

当记者问,为什么相隔两地还能坚持相爱,当年对方都有哪些打动自己的地方?两位老人温柔地笑笑,“其实也说不上对方有什么好,只是感觉对。感觉对了,就行了。”

“我们的感情很普通,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只是一直的陪伴。”携手相伴57年,解克强与陈冬英也时常因为琐事争吵,但爱情早已化为亲情,融在了彼此的生命中。在他们眼里,爱情的保鲜秘方是宽容、包容与支持。“两人在一起总有争吵的时候,这时,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沟通,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祺健杯·爸妈爱情故事大赛”将于每季评选出“最感动爸妈爱情故事”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并奖励。欢迎读者提供线索,可通过晚报热线2821100或下载柳州1号APP报料。】

新闻推荐

警民携手救助大鲵

日报消息(通讯员大浪)12月4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公安局大浪派出所协助群众救助一只近5公斤重的国家二级保护两栖动物大鲵(俗名娃娃鱼)。当日上午9时,三江侗族自治县丹州镇沈某与其工友驾车行至融水县大浪...

融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融水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