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常:由贫困户到“猪司令”

桂林日报 2020-09-23 10:10 大字

刘道常夫妇的猪崽在今年“立”下了大功。

刘道常自学了生猪日常疾病的防治技术。

▲贤惠的女主人还养了很多家禽。

▲有了猪场,娶了妻子,刘道常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游拥军通讯员王国干吴生斌文/摄

46岁的龙胜三门镇双朗村村民刘道常万万想不到,自己也能有致富当老板的一天。就在5年前,他还是政府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2016年,在扶贫干部和政府的帮助下,已过不惑之年的刘道常和同村的村民合伙建起了一个生猪养殖场,但猪肉的价格却是逐步下跌,刘道常时常呆坐在家中,愁坏了。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开源节流。

从前拉饲料,都是叫车直接拉到家旁,现在自己骑着三轮车从镇里往回拉,上不去的陡坡,自己或扛或挑往家搬;减少饲料的投入,增加一些农村熟潲的喂养;知道有猪贩要猪,自己就主动联系送上门……

就这样,投进去的钱一天天收了回来。到了2017年下半年,刘道常自立门户搞起了自己的养猪场。

也因为他不懈的努力,不等不靠,想方设法,在猪肉价格不断下滑的日子里,硬是拼搏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在2017年底,刘道常成功脱掉了贫困的帽子。

但随即而来的非洲猪瘟疫情让刘道常感受到了沉沉的压力,他主动对自家的养猪场进行了隔离,除了他自己,别人一律不给走进猪场。猪食,只用饲料,外来的潲水一律不用。只要有空,他就要去清洗猪舍,给猪洗澡,为它们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还自学了日常猪病的防治等。一桩桩,一样样,刘道常坚持了下来,这让他获得了回报。在这场非洲猪瘟疫情中,周边一些养殖场的猪或多或少被感染,损失不小,但刘道常的猪场一头猪都没有生过病。因为肉猪没有生病,猪肉价格上涨,刘道常的养猪场大赚了一笔。

有了精力的刘道常脑子又活泛了起来:猪肉是人民群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因为猪瘟的影响,今后生猪的价格肯定还会看好,而且猪崽的供应应该会跟不上,能不能一边养殖肉猪一边培育种猪、母猪,依靠现有的资源把这个生意做起来?

“想到就去做”———这是刘道常这几年悟到的最大道理。

他把自家原有的几头母猪和种猪好生饲养着,又把另外几头肉猪作为母猪来饲养。就这样,种猪、母猪自家都有了,这让刘道常的养猪场从配种到饲养出栏都可以完全隔绝外界的风险,也省去了一大笔开支。

2019年7月开始,猪崽长大,刘道常尝试着向周边群众售卖了一批,不仅价格出乎意料地好,反响也很不错,这也坚定了他在自己的养猪场繁殖猪崽的信心。

猪场的生意蒸蒸日上,刘道常脸上的笑容也愈发灿烂起来。也就是在这一年,来自柳州市融安县的女子张庭芳成了他的伴侣。

感觉生活更有希望的刘道常干劲更足了。

到了今年9月,他们已经培育了22头母猪。“可惜还是人手不够,管不过来,要不然我们的猪场可以产出300至400头猪崽。”刘道常说。

夫妻两人卖出30多头猪,已经有了将近7万元的收入,存栏的还有50多头,而剩下的母猪保守估计还能再生产60至80头小猪。“今年,我光卖猪崽的钱,应该就能到25万至30万元。”刘道常算起今年的收益就笑个不停。

贤惠的妻子还养了百来只鸡,100多只鸭和鹅。在后山,两人又种植了将近40亩的油茶。

生活正在为刘道常呈现一个又一个欣喜的变化。

现在的他逢人就感叹,自己几年前还是个破落的贫困户,但是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大家一步步帮扶,让他白手起家建立起了如今的产业,他铭记着,感恩着,也会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新闻推荐

焦柳铁路新融安站即将完工 9月30日将全线开行电气化机车

日报消息(记者李书厚、通讯员陈冠群报道摄影)24日上午,在焦柳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新建融安站项目工地上,工人顶着高温进行外墙...

融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