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 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柳州日报 2019-10-09 11:34 大字

10月7日,覃彩榴(左)看望慰问老村干部覃绍斌(右)。古兰村的水泥路四通八达(10月7日摄)10月7日,古兰村党支部书记覃彩榴(左一)、村委主任覃贵全(右一)看望慰问原支部书记张运芳(中)。9月4日,覃彩榴上门了解张林声的生活情况。10月7日拍摄的融安县大良镇古兰村古兰新韵大门。10月7日,覃彩榴(前)与村委干部前往慰问老人代表。10月7日航拍的融安县大良镇古兰村村民委办公楼

故事背景:融安大良镇古兰村是融安县“十三五”期贫困村,全村总户数为681户,总人口数为2243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86人,年龄最大的已95岁。他们是村里的活历史,见证了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的积极努力下,古兰村从贫穷到脱贫到富裕的沧桑变化。

本期主角:覃彩榴(古兰村支书)。

出场人物:覃贵全(古兰村委主任)、张运芳(古兰村原支书,86岁)、覃绍斌(古兰村原村委主任,67岁,2018年脱贫户)、张林声(古兰村里居屯村民,72岁,2019年预脱贫户)。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重阳节当天一大早,覃彩榴、覃贵全等4人提着牛奶,拿着慰问红包,来到已退休的村原支书张运芳、原村委主任覃绍斌家,感谢他们多年来为全村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所作出的贡献。

家住古兰村里居屯的张运芳,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在村委工作,到上世纪90年代末从村支书的岗位上退休,前后做了20多年的村干部。“以前,村委的办公条件非常简陋,连最起码的办公桌椅都不够,开会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场地。我们的‘萝卜头’公章都是随身携带,在田间地头办公……”回忆起那个艰苦的年代,张运芳感慨万千。

“2016年,村里开始建设‘六个一’项目,即一个办公场所、一个戏台、一根旗杆、一条宣传长廊、一个篮球场、一套办公设备。2018年全面完工,村委的办公环境和全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覃彩榴大声说道。眼睛明亮的张运芳老人连连点头称赞。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很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张运芳说,直接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节能的路灯、面积120平方米的戏台、标准的篮球场……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这一代人还能赶上这么好的时代,过上这么幸福的晚年生活。

家住古兰村芝麻屯的退休原村委主任覃绍斌,因为四个女儿都外嫁了,家里缺乏劳动力,2015年,他们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覃绍斌家的土地流转出去了,每年有2550元的租金收入。为了尽快脱贫,覃绍斌和老伴不服老,覃绍斌的老伴在村里为广兴农业生态投资有限公司管理果园,每月有25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再加上每月450元的退休工资,家里年收入稳定在35000元左右。“小覃这一批年轻的村干部很出色,也很辛苦,总是操心我们的事情。2018年,我们家脱贫了,真的很感谢他们的帮助,感谢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谈起自己的脱贫之路,覃绍斌一脸的欣喜。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果没有老支书、村委老主任他们那一代人的努力,也不会有我们现在脱贫致富的今天。”覃彩榴说,经过三年的脱贫攻坚并经自治区扶贫办认定,到2018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已降到2.76%,低于国家3%的标准。经过努力,今年又将有4名老人成为预脱贫户,家住古兰村里居屯的张林声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72岁的张林声自女儿外嫁、老伴去世后就一直独居。2015年开展精准识别时,他因房屋破旧、家里缺乏劳动力,被识别成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村支书覃彩榴和帮扶干部在详细了解张林声的情况后,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当年获政府补贴26000元,加上女儿的资助,张林声建起了面积4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新房。由于张林声年纪大,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政府采取了兜底脱贫的政策。目前,张林声每月享有319元的低保A类扶持资金,每月121元的养老金,今年还有745元的耕地补贴,全年收入可达6000多元。讲起自己目前的生活,老人高兴地唱起了歌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覃彩榴说,虽然现在古兰村脱贫摘帽了,但还有少部分人并没有脱贫。在这386名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15人尚未脱贫。他们中有因病、因残致贫的,有因劳动力缺失致贫的……这些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硬骨头”,还需要加倍努力。

在重阳节慰问老村干部,是感恩;让剩余的15名老人尽快脱贫致富,是责任。覃彩榴说,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自己再累也值了。本报通讯员

谭凯兴覃庆和唐洪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展示风采 比赛

9月18日,融安县纪委监委在县文体中心举办“迎国庆·展风采”职工气排球赛。当日,共有77人参与比赛。比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

融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融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