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供销社“老黄牛”见证生活变迁 沐浴改革春风暖 奋起再迎新发展
翻修后的小平阳镇联合供销社,聚集了多个服务中心。(钟运榜 摄)
“自1983年,我到柳州融安县供销社上班那天起,我就将青春全部奉献给了供销事业,有同事评价我是市供销社的‘老黄牛’。”近日,市供销合作社行业指导与经济发展科科长李俐俐与记者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时,显得既自豪又兴奋。李俐俐说,很荣幸能与供销社系统走过35年的兴衰,特别是近几年又见证了供销社系统迎来一轮新发展。
在时代变迁中强势复兴
“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营业员。”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传全国的顺口溜,其中提到的“营业员”指的便是供销社售货员,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最令人羡慕的四大职业之一。当时,由于物资匮乏,许多东西都要凭票购买,像粮票、布票、火柴票、肉票、点心票等都是限量供应。供销社则有力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的衣、食、住、行需求,成为那个时代的全民记忆。
然而,这样一个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却在2002年迎来了阵痛的一年。1993年至2002年,李俐俐被调到原广西柳州地区供销合作社上班,她告诉记者:“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运作,但由于对市场转轨的种种不适应,原柳州地区供销合作社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出现大面积亏损及资不抵债,供销合作社系统背负着沉重的人员包袱和债务包袱。特别是在2002年供销社改制后,供销社经营服务阵地逐渐被个体经营替代,原有的供销系统运转停滞不前,甚至还出现了一片唱衰之声。”
不过,时代在进步,供销社人也不甘心落后。据李俐俐介绍,从2009年启动深化供销社改革,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市供销社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紧紧抓住机遇,全面启动和开展来宾市供销系统综合改革工作。从2010年至今年5月,全市供销社系统争取到各级财政补助资共计3985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扶持资金3242万元,全部用于供销社综合改革;同时共建设项目42个,累计投资5.37亿元。“这与之前供销社被私人承包,没有资金投入和项目开工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李俐俐说。右图为1964年,来宾合山矿区饮食票。(资料图)
“创新三招”做好三农服务
一针针“强心剂”使来宾市供销系统慢慢复苏,再次快速运转起来。可是,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效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成为市供销社系统亟需破解的难题。
2002年12月份,李俐俐进入市供销合作社工作后,作为一名科级干部,她主动作为,常年走基层解民情。通过发动全市供销社系统的一线同事结合各基层供销社的实际情况,用“三个妙招”把为农服务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到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过程,激发出新时代背景下市供销社的新活力。
第一招,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解决农产品“买卖难”问题。据统计,2017年全系统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329万元。二是开展土地托管业务,为打工农民种好、管好、经营好土地。今年以来,全系统共托管土地近8万亩,形成“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为农服务新模式。三是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建立3个县级综合服务中心,31个乡镇综合服务站,139个村级综合服务社,为当地老百姓提供足不出户的”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平台。
第二招,创新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养,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市供销社系统通过“供销社+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贫困户土地流转、入股经营、就地打工等形式,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养等,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有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全系统共创办合作社96家、联合社2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区级示范合作社5家。
第三招,创新供销社经营体系。全系统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的宗旨,不断进行自我提升,进一步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能力。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建成农资配送中心8家、农资经营网点1267个、农副产品购销网点76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402个。
此外,市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督促各级供销社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建设,努力将其纳入当地农产品市场流通、仓储物流发展规划中,改造、新建了一批功能完善的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据了解,由市供销社合作企业——来宾市金泓商贸有限公司建成的冷链物流项目已于2017年7月投入使用,该项目冷库容量达20000立方米,有冷链车10辆,运送能力辐射广西区内外,可为来宾市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提供全面的信息、营销、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服务。■晚刊记者 唐毅
新闻推荐
这是广西融安县“老乡家园”康欣移民小区建设工地(11月13日无人机拍摄)。“老乡家园”是当地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工程。近年...
融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融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