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锦簇 诉说龙城缘 探寻紫荆花与柳州发展的故事

广西日报 2022-04-11 07:17 大字

市民在紫荆花下跑步。 覃 科/摄 盛开的紫荆花。 陈 蓉/摄 紫荆花下放风筝。覃 科/摄盛开的紫荆花与凤凰岭大桥相映成趣,成为柳江河畔一道美丽风景。黎寒池/摄

记住乡愁

本报记者张冠年通讯员覃珩何晓莲

4月,春光春雨唤春花。连日的阴雨天气过后,柳州市近30万株紫荆花如约而至,给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一抹明艳的粉色爬上枝头,朵朵紫荆花随风摇曳,好似在倾诉“花”与“城”的故事。

紫荆花与工业在柳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如今它们风雨同舟,化作一汪泉水,流入柳州发展的长河之中,融入柳州人的精神血脉之中。

1一花为主四季可赏

紫荆与柳州的情缘,还得从第一朵紫荆花说起。

走进位于柳北区沙塘镇的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院内,中国战时农都博物馆里放着两幅紫荆标本的相片。

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石亮成介绍,现保存得最好的紫荆花标本主要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标本馆。其中有两份紫荆标本来自柳州,采集时间分别是1939年3月31日和1940年4月4日,采集地点均在沙塘镇。

据了解,紫荆花自20世纪30年代进入柳州,种植于沙塘一带,80年代被引入柳州街头,妆点城市。直到21世纪,才真正开始在柳州大规模种植,目前遍布全城。

每一代柳州人都有关于紫荆花不同的记忆,紫荆花在柳州的成长史,也是柳州打造宜居城市的进阶史。

柳州曾是一座“酸雨之都”。酸雨让柳州人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996年,柳州市政府审议批准了控制酸雨污染的40条措施,其中“绿化”成了园林建设的主基调;2002年,紫荆成为城市绿化的主力树种之一;2006年,紫荆花开始大规模运用于街道和公园绿化。

经过多年治理,柳州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环境优良,柳州也成了全国种植紫荆最多的城市。从工业名城到宜居城市,是柳州人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的追求和成功。

每年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柳州都会举行新春义务植树活动,这样的传统已延续了12年。

而今,在桂中大道延长线西侧的桂中街心公园,2017年种下的紫荆早已亭亭玉立。接续努力,一代代龙城人将绿色环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柳州打造成为紫荆花城,并逐渐形成“一花为主,四季可赏”的景观格局。

柳州人在奋进中为紫荆扎根龙城提供了成长的沃土,让其与城市的色彩、个性相匹配,柳州人的幸福生活也如春日里怒放的紫荆花,多姿多彩。

2繁花似锦游人纷至

紫荆花城是柳州城市新名片,也是柳州工业思维的硕果。

4月的龙城披上春装,花与城的约定也如期而至,近30万株紫荆绚丽绽放,朵朵花开犹如片片粉霞装点着龙城。过去,紫荆花出身平凡,历代文人墨客少有相关笔墨,世人鲜知;如今,紫荆花因柳州而名扬四海,柳州也因紫荆花荣耀加身,游客纷至沓来,媒体争相报道。

如果“紫荆花开柳州”是一部电影,那它的时间已跨越了80多年。1939年,当第一朵紫荆花在沙塘镇迎风绽放之时,情愫便在柳州人心间流淌;2018年,紫荆花成为柳州市花,与城市同生同长,成为“春天的约定”。

用心用情浇灌,紫荆花在柳州的精心呵护下越发夺目耀眼。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所长谢桃结介绍,近年来,柳州市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紫荆快速培育模式,目前柳州有80%的紫荆植株都是本地培育的。

2016年,柳州对紫荆花进行花色筛选,选出深红色、粉红色紫荆优树采种,进行快速培育;2019年,开展不同花色紫荆选育及花可食用性生物活性研究课题;2020年,开展紫荆花化学成分、急性毒性药理等方面研究。

为让一年一度的紫荆之约更加“准时”,柳州市还从2011年起对紫荆开花情况进行详细记录;2016年起,对外公布花期预报报告,让“春来龙城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成为柳州独特的风景。

3花以寄情文以言志

扎根于工业沃土,紫荆花也有了自己多样的形态、文化与个性。

去年,由柳州选送的“紫荆花珐琅彩玉瓷手绘将军罐”作品,从全国1300余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并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银奖。

细细端详将军罐发现,紫荆花有了生命力,它们正不甘示弱地由下至上奋力攀爬盛开,绽放的花朵绚丽而幽雅。

该作品的设计者、柳州媳妇何媛说:“柳州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想创作一个与柳州人精神契合的紫荆花形象。”

2015年,柳州市首次举办紫荆花摄影大赛;2016年起开始系统性策划“紫荆花城醉美柳州”系列活动;2019年“壮族三月三”期间,推出紫荆花系列活动,邀请16家中央媒体和知名媒体人来柳宣传报道紫荆花盛开,研究紫荆花的历史文化。

柳州市博物馆馆长程州说:“从2017年开始我们就尝试开发紫荆花系列文创产品,希望用多样的形式表现紫荆的美,传递紫荆的文化。”

紫荆花摇身一变,成为紫荆花丝巾、团扇、胸针、创意茶具、手机壳、牙膏、口罩……这是一种可感、可触,能被游客穿在身上、带回家乡的柳州记忆。

紫荆花不仅能成为实体文创产品,还因其内在品质衍生出精神食粮。柳州日报社紫荆花书院以紫荆花的形、神、意、韵为依托进行空间营造,柳州旅游集散中心内设紫荆花文化创意长廊……这是一个可听、可观、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艺术交流与服务的平台。

弹指一挥间,紫荆花已不单单是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更被柳州人以工业理念和工业精神打造成一条文化产业链,被赋予厚重的人文底蕴。

这一路的奋斗,既是柳州的担当,更是文化自信。未来,紫荆与龙城相伴共生的故事,也将继续随着柳江婉转低流、敲门入户,汇聚成人人传颂的赞歌。

新闻推荐

夫妻相继在文惠桥落水 水上公交船长水手迅速救人

水上公交的船长和水手正在营救落水者。网友供图今报柳州讯(记者黄真真)4月5日下午2时许,一对夫妻在柳州市文惠桥上接连坠桥,...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