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民警提醒: 网购注意避开这些陷阱
“双十一”付款之后③
今报记者钟华策划:钟华
“双十一”前后,不仅是消费者忙着挑选、购买心仪的商品,商家忙着备货、发货,还有一些不法之徒瞄准了这个网络购物高峰期,设下一个个陷阱等待受害者上钩。柳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给记者分析了与网购相关的常见骗局,希望大家都能避开这些陷阱。
“客服”来电须核实
10月30日,柳州小伙阿伟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对方自称是某网购平台的客服人员,他说阿伟在购买商品时因操作失误开通了一项代理业务,如果不及时终止该业务将会对阿伟的个人征信造成不良影响。阿伟听到对方能说出自己的真名实姓,以及最近他在该平台购物的订单信息,便对来电者“客服人员”的身份深信不疑。
听说会影响个人征信,以至于申请房贷车贷会有困难,阿伟赶紧按照“客服”的指导进行操作,用手机下载了一个陌生的APP,在其中填写银行账号、验证码等信息。一番操作之后,阿伟发现自己银行账户中的3.6万余元被转走了,醒悟过来的他赶紧向公安机关报案。
民警受理报案时发现,所谓“客服”用来与阿伟联系的几个电话号码都是境外号码,只是阿伟担心自己的个人征信受影响,急于解决问题,才没有注意甄别。
柳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赵慧告诉记者,骗子冒充客服人员行骗,是网购中常见的电诈陷阱。骗子的手段除了像对阿伟那样利用“影响征信”进行威胁外,还可能采取“利诱”的方式。如“客服”来电谎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包裹在寄递途中发生意外,要向消费者进行赔付,而赔付的金额通常是交易金额的两三倍甚至更高,以引诱受害者落入圈套。
民警提醒,如果在网上购物之后接到“客服人员”打来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可另行致电网购平台的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求证,或拨打96110请求民警帮忙甄别。
陌生链接不要点
骗子通过威胁或利诱,让受害者下载钓鱼APP、登录钓鱼网站,或趁机向受害者的手机中植入木马程序,又或是引导受害者开启远程视频会议,借此非法获取受害者的银行账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在网络购物各环节中,骗子还会以“领取大额优惠券”“购物返还现金”等幌子,吸引受害者点击陌生网址链接。这些链接可能通过手机短信发送,也可能是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发布的二维码,吸引网友扫码。此外,在网购过程中,骗子还可能采取利诱手段实施“兼职刷单”诈骗。
民警提醒,在从天而降的“馅饼”前,要保持冷静,切莫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不可靠的APP。
小心处理快递单
赵慧说,网购中还要注意防范个人信息泄漏。一些消费者在收到快递包裹后,取出商品便将未经处理的包装袋、包装盒随手丢弃,这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漏。快递包裹的面单上,通常会显示收货人的姓名、地址和手机号码,这些信息如果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再结合手机号码捆绑的QQ账号、微信账号等,很可能被骗子用来实施诈骗。
正确的做法是将快递包装丢弃或交给回收人员前,将快递面单上的个人信息处理掉。如果嫌撕掉快递面单或用笔涂抹相关信息比较麻烦,可以购买热敏纸涂改液、保密油墨印章等“小神器”,轻松一抹便能消除或掩盖个人信息。
赵慧提醒,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防范手段,就是下载安装并按提示注册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她说,自己在安装这个APP之前,曾在网购面膜等商品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漏了个人信息。有人冒充客服人员打来电话,以三倍退款为诱饵引诱她开启视频会议程序,被她很快识破。自从安装注册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预警拦截功能后,她便再也没有接到类似的诈骗电话了。
【链接】
您在“双十一”前后的网上购物中是否遇到了问题,欢迎拨打今报新闻热线0772-2880000,或用手机扫描本报1版的二维码,关注南国今报微信号向本报反映。我们会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问题,采访相关部门,寻求解决之道。
新闻推荐
经大家多番努力,终于将枯树砍倒,消除了危及居民安全的隐患。今报通讯员莫卓升摄今报柳州讯(记者许洁琳通讯员莫卓升解柳燕)“...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