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菜煎饼规定形状 是监管不务正业

安徽日报 2020-11-25 06:51 大字

“将和好的面糊均匀地刮捻或黏挂在煎饼机滚筒鏊面或平鏊子表面,加热(温度180℃~200℃、时间50s~60s)”“具有菜煎饼的常规形状(长方形),形态完整”……这些关于菜煎饼的话语,不是某个美食节目的解说词,而是来自于某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公示、拟批准发布的菜煎饼加工制作规范。这份严谨、细致的文件,规定了地方特色小吃菜煎饼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加工器具、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卫生要求及最佳食用时间等。有网友看后表示“想想,菜煎饼突然不香了”“自己吃了好几年的煎饼,突然不合‘标准’了”。

网友的吐槽虽是调侃,但反映了对市场监管部门发布这份规范的争议。作为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就本地特色食品出台规范,推动加工制作标准化,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通过规范原料选材和加工过程,确保食品安全;二是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做强品牌,推动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化。有支持意见认为,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必经之路,柳州螺蛳粉就是因政府牵头制定标准才形成产业,市场监管局为菜煎饼制定标准亦是合理之举。

仅从食品安全考虑,政府监管部门制定标准,责无旁贷。事实上,柳州螺蛳粉的地方标准就是食品安全标准,由卫生部门出台,具体条款均与卫生要求密切相关。而菜煎饼规范,对用什么加工器具以及煎饼的色泽、气味、口感、形状等都有规定,已超出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从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角度思考,制定这样一份规范来促进产业化,面临着“该不该”和“能不能”两大问题。

先说“该不该”。菜煎饼是什么,用哪种器具制作、怎样制作,色香味和形状应该是怎样,这些应是由商家适应消费者需求而自主决定和调整的,只要不影响食品安全,就不需要有整齐划一的标准。就算出于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考虑,需要制定标准,也应由商家或行业协会等市场力量来制定、发布。政府部门去发布这样的标准,无疑是越俎代庖,管得太宽。

再说“能不能”。市场监管局给菜煎饼下个定义,规定是圆的还是方的、黄的还是白的、酥脆的还是软糯的,就能促进产业化?这大可商榷。看到柳州螺蛳粉产业“火”了,又看到柳州螺蛳粉有地方标准,就认为是标准化使螺蛳粉产业“火”起来,这有倒因为果之嫌。在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出台之前,这一特色食品已经销路很广、深受欢迎,产业化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地方标准的出台,为食品安全“加码”,保障了相关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但绝不是因为有了标准化才有了产业化。

地方特色小吃吸引人的一大因素,就是丰富多元、和而不同。每个煎饼铺子各有手艺、各显神通,才体现出手工制作的人格化和活跃跳动的烟火气。倘若政府部门过多干预,连菜煎饼的形状和色香味都要管,只会限制行业发展的活力,有违促进产业发展的初衷。审慎监管,加强对质量、卫生和市场秩序的管理,不插手具体生产经营行为,才是真正贯彻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对小小的菜煎饼是如此,对更多更大的产业和市场也是如此。

执笔:汪国梁

新闻推荐

拆违风暴刮进“三无”小区 柳北区城管依法拆除10处违法建设

拆违现场“轰隆隆……”11月20日上午,电镐工作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断在锦绣路7号原针织厂宿舍区响起,该宿舍区14栋一楼...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