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缤纷画 岁月激情诗 《如果建筑会说话》作者二两、陈中林创作谈

柳州日报 2020-11-22 07:54 大字

《如果建筑会说话》

近日,一封复古洁雅的“情书”引起了柳州文艺圈的关注。打开这封“情书”,走进那些钢笔手绘线条延伸出来的建筑中,历史并没有让画面与生命变得沉重,那一行行应和的诗句,分明是一股轻盈跳跃的力量,唱和之间,一如飞鸟的翅膀划过浩瀚的天宇。

这封“情书”,就是由二两、陈中林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如果建筑会说话》。全书共14个章节,分别为“柳侯遗韵”“城楼故事”“古镇村落”“侗寨人家”“苗山深处”“风雨廊桥”“书院文房”“庙宇殿堂”“老街旧宅”“烽火印记”“旧时地标”“工业芳华”“文化场馆”“壶城柳州”。这本书以诗配画及简明史料解读的新颖的艺术形式,为读者打开了一幅柳州建筑的历史画卷。

我有画,你有诗吗

钢笔画爱好者二两在还未与诗作者陈中林相识时,就已钟情于他的文字了。三年前,二两在自己的宝骏小E车身喷上自己的钢笔画作品,同时还喷上“我家有条江,曲似九回肠”的美妙词句。这一句,是陈中林作词的歌曲《我家有条江》中的一句歌词。有朋友看到并“牵线搭桥”,神交的两人于是见面了。

二两觉得陈中林的歌词写得很不错。而在《如果建筑会说话》中,陈中林在自序里也写道:他的画让我着了迷,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二两早在读大学期间,就喜欢用钢笔绘画建筑物。毕业工作后,建筑钢笔画一直是他生活中的爱好。纤毫毕现,疏密有致,线条融于浩宇,他的建筑钢笔画,可亲近可远观,理智的笔触下,有静水深流。

从2015年开始,二两陆续用钢笔绘画柳州的建筑,对这座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用钢笔线条来表达心中的热爱。

而陈中林的文字柔和温暖,古韵悠长。他尤擅歌词创作,他创作的《我家有条江》,明快清新,在龙城山水间传唱。

二两与陈中林相识后,用不同艺术形式表达情感的两个人,倾谈之下碰撞出一个全新的想法——尝试用诗配画,再加入一些史料说明,这或许是一种描绘柳州、宣传柳州的好的表现形式。

美好及可行的想法一拍即合。当时二两手上已经存有一些钢笔画作品,陈中林试着配了几首诗,他们将几个诗配画的作品发给身边的朋友品读,大家都很喜欢这种独特的风格。

亦诗亦画的节奏,就这么开启了。

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羽翅

二两认为,建筑也是有生命的。有位诗人这样写:“当整个城市都已入睡,建筑还在歌唱。”他说,我们到一个地方,印象最深的可能是某个建筑和建筑里的故事。建筑给人传递的不仅仅是形态美,还有很多记忆美。

在业余时间里,二两寻访了柳州很多有名的建筑,包括古镇村落、老街旧宅、抗战旧址、苗山人家、侗寨鼓楼、工业遗存、城市地标,用钢笔绘画,记录这些建筑历经的岁月风霜。

而陈中林的诗歌创作,先以二两的图为引子,仿佛记忆睁开的第一眼。打开这扇心灵之窗,历史的足迹缓缓而来,呼之欲出。

“后来,我开始为他写诗。”这一句“为他写诗”,道出了陈中林在创作时,已对自己的位置、角度甚至节奏、调性有了全然的规划。非一个创作熟手,不能作此运筹帷幄之笔。

陈中林说,画中的这些地方我都去过,也都了解。我配的诗均在11行至16行之间,附于画上,不能太长,以免喧宾夺主。

虽为诗配画,但不能以文字描摹图画本身,而应透过图案与线条,通过文字传递画中建筑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随着二两提供的画作越来越多,同一类别的作品也越发丰富。比如,柳州桥梁众多,少数民族寨子众多,工矿企业建筑众多,这些同一类别的建筑从画面上看相似度甚高,如何在诗歌中表现它们的差异?

后来,二两把一些建筑的相关资料发给陈中林,把与建筑有关的历史故事、构造特点等一并涉及。陈中林在此基础上,从建筑的特质中寻找着眼点,延伸诗意,去表现其文化内涵。

一座建筑物本身的构架注定了其沉重,而带有历史痕迹的建筑物,更因见证了岁月沧桑,而尤显生命历程之厚重。二两的钢笔画作,细腻真实,脉络严谨,其呈现出的浩大空间感让人叹为观止;而陈中林的文字,轻盈温暖,无疑为历史的生命增添了一双气息上扬的翅膀。诗画合体,虚实结合,互相承载,互相成全。从节奏感来观待,也十分吻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画里有爱,诗里含情

问及为什么选择柳州建筑作画?二两说,画画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承载着对生活美好的理解,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顿悟。特别是画从小生长于此的柳州,更是带着一股对故乡的浓厚情感。

在二两的画作里,柳州东门城楼不仅仅是一个庞大而方正的城墙关隘,还是一缕飘摇的水中倒影,一呼一吸间,诉说着600多年的风雨沧桑;飞虎队遗址不仅仅是战机残骸的停靠点,还是夕阳中机身上的鲨鱼嘴,一吞一吐中,诉说着硝烟四起的空战风云;元宝山苗寨不仅仅是层层叠叠的木楼,还是山水间的辣椒与熏肉,一咀一嚼中,诉说着苗族千年的隐语……

一张画纸,几支蘸水钢笔,一盘水彩颜料,就是二两全部的作画工具,寥寥几笔,便为冷冰冰的建筑赋予了灵魂和生命。

陈中林谈到他在诗中对建筑的理解,更有一番感慨。

在首个章节“柳侯遗韵”的《柳侯祠》中,创作时,陈中林想起柳宗元的那首千古名诗: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登上城楼,百感交集,愁思弥漫。

陈中林在《柳侯祠》中,融入了柳宗元原诗中的风雨、惆怅之情怀,但又不仅于此,他还将柳宗元担任柳州地方官后为柳州百姓造福、百姓对他景仰与感恩的情愫,在这首诗中表现出来。

在书中,关于柳宗元的很多作品,如《柑香亭》《罗池》《柳侯讲堂》等都有类似的创作手法。

在“工业芳华”章节,对于柳州几家大型企业的诠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柳钢、柳工、五菱、鱼峰水泥厂等,它们是柳州现代工业,代表着柳州现代发展的一种精神。

陈中林在《柳钢》中写道,“把无数的激情/种在荒原上”——工人们热情高涨,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在他们身边翻滚,他们是有梦想的一代人,要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钢花在大地慢慢开放、慢慢长成一片森林”——这是一种发展的愿望,企业人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谋生,从高层次来说,是为了国家发展而工作,这种精神让人的心灵为之激荡。

对《柳工》的创作,结合其产品特点,“用一双特制的手/在山川、高原、雪域绘制壮丽和风景”;而《鱼峰水泥厂》,结合其地域特点,读者看到了一个“住在太阳的村庄”……

举重若轻。陈中林说:“我要用简洁的文字,把厚重的发展历史、企业的文化内涵,艺术地表达出来。”

而对于“庙宇殿堂”章节的《西来古寺》,陈中林却是当作一首歌来写。“梵音响 滑过眉间心上/烟火散 随风漫上雕梁/渡尽劫波人依旧、青灯何处说忧伤/看烛影摇红/犹自闪亮/截不断门前滔滔江水长……”

在“古镇村落”章节,多个作品的词句也婉约唯美,节奏音律似歌流转。《丹洲古镇》中,“古榕垂荫 将时光荏苒/一叶扁舟系住了千年/老墙斑驳 任岁月惊艳/一泓碧水柔软了心田……”

心中有歌,自然流淌。

柳州的一些音乐人曾提出,书中的诗句完全可以提炼出一组,作为柳州城市民谣风格的歌词。果真能如此,不失为再通过另一种艺术形式宣传我们所热爱的大美柳州。

诗配画的形式,只是一个载体,读者由此读懂建筑生命、感悟人文情怀,是作者共同的愿望。而作者的另一个真诚的愿望,是希望以此独特的艺术形式宣传柳州,让更多的人了解柳州、爱上柳州。从这一点来看,这本“情书”的社会价值,甚至大于其绘画和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

本报记者 朱英玉韦斯敏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弘扬传统 创造品牌 柳州文庙成为自治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

柳州文庙开设的“国学名人堂”课堂上,学生们正认真学习。日报消息(记者蔡婉君报道摄影)19日,柳州文庙荣获第二批自治区社会主...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