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上的“舞者” 守护“窗口”的仁医 访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主诊医师付鹏

南国今报 2020-11-17 13:50 大字

援非时,付鹏(右一)在接诊。受访者供图

今报记者韦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通过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90%的信息,是靠眼睛来完成。视网膜就像是植入在眼内的芯片,是完成视觉功能的基础。”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医生付鹏是一名在精密的视网膜上动刀子的“舞者”。从医8年,他把眼科医生的舞台越跳越大,把医者之路越走越踏实。

1

山里娃的外科医生梦

付鹏出生在湖北恩施的山区。2012年拿到重庆医科大学眼科学硕士学位后,他一直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工作。

去年,医院开始实施“科主任领导下的主诊医师负责制”,付鹏通过科室和医院的双重考核,竞聘成为眼科眼底病组的主诊医师,带领小组成员开展临床诊疗工作。

从医8年,舞台更大,责任更重。回想年少时的外科医生梦,付鹏始终不忘医者的初心。

读高中时,由于体弱多病,付鹏萌生了学医的想法,并如愿考上医学院。

“大一上解剖课时,我就立志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研究生报考专业时,考虑到自己的性格偏安静,个子也偏小,但手指灵巧,适合做精细的外科手术,所以,我选择了手术最精细的眼科,并选择了最具挑战的眼底外科。”付鹏说。

研究生导师告诉付鹏,要成为一名成熟的眼底外科医生,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磨砺。因为眼球本就细小,要在狭小的眼球内完成各种操作,这对医生的显微操作、双手配合及临床经验要求极高。

为了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眼底外科医生,工作之余,付鹏绞尽脑汁想办法锻炼自己的操作技能。

他“盯上”了医院闲置的旧裂隙灯。忙完工作,他就利用旧裂隙灯练习显微缝合技术和猪眼白内障摘除手术。为了这个练习,他先后买了60多个猪眼。为了锻炼双手显微操作的协调性、精准度和稳定性等,付鹏用乒乓球自制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眼球模型,然后在乒乓球内练习双手夹绿豆。

2018年,付鹏前往非洲国家尼日尔执行医疗援助任务。在尼日尔的1年多时间里,一有空他就边看手术录像,边用自制的乒乓球手术模型进行练习,用心体会每个手术细节。看手术录像练习,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付鹏成长为一名医术全面的眼科医生,并具备主刀完成多种复杂的三、四级眼前后段手术的能力。除了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硅油取出术和球内异物取出术等,他还擅长运用激光治疗多种眼底视网膜病变及眼前节疾病。截至目前,付鹏已主刀完成玻璃体切割手术200余台,完成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00余台,完成其他各类眼科手术数千台。

担任主诊医师期间,付鹏带领小组成员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临床诊疗工作。他还带领团队参加第二届教学查房比赛,主持省级及院级科研项目2项,申报新技术新项目及柳州市科技局课题各1项。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付鹏成为“百年五四·龙城青年好榜样”,并获得“2019年度柳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在今年的医师节上,付鹏被柳州市人民医院评为“2020年度优秀主诊医师”。

2

赴非洲援助,展中国医者实力

因为生长在山区,付鹏深知医疗援助的珍贵。如愿成为外科医生后,他又申请前往尼日尔圆自己的援非梦。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常听科室的老主任聊起去非洲执行医疗援助任务的故事。能给艰苦生活环境中的人带去光明,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那时候起,援非的种子在我的心田种下了。”付鹏说。

数年后,看到征集援非医生的通知时,付鹏毫不犹豫报了名。那年,他33岁。作为中国第20批援尼日尔医疗队的队员,付鹏于2018年1月出发,次年3月完成援助任务回国,援非经历让他收获颇丰。

去尼日尔之前,付鹏接受过培训,他对当地的恶劣条件有了心理准备。但真正踏上那片土地时,天气热、风沙大、生活物资短缺和常停电等状况,还是令他很苦恼。因被蚊子叮,他患上了疟疾,接受了两个疗程的治疗才康复。

医疗队支援的是尼日尔综合医院。该院从基建到配套设备全由我国援建,是尼日尔乃至整个西非最大的医院。然而,这家医院经常停电。有一次付鹏在做白内障手术,中途停了五六次电,他让助手用手机电筒照明,坚持把手术做完。

付鹏支援的医院没有眼科医生,这给当地居民就医带来很大的困难。2018年5月,一名患者焦急地向付鹏求助。

该患者患有视网膜脱落,他曾3次跨国求医,准备做硅油取出手术时,却因没有钱出国而不得不让硅油留在眼睛里4年。经付鹏检查,患者眼里的硅油已经变质,且引发青光眼等并发症,再不取出来,眼睛将保不住。患者说他已经没有钱,中国来的眼科医生是他最后的希望。

“在中国,硅油取出术是一项成熟的手术,只要有相应的设备和器材就能做,可是当地没有。我只能先让患者回家,然后想办法解决。”付鹏首先联系国内的同事帮忙准备手术器材,他再找到当地的中资机构,让他们帮忙把手术器械捎来。

器械一到,他马上通知患者到医院接受23G微创硅油取出术。23G微创硅油取出术在国内属较先进的硅油取出术。手术所用的一个关键器械是付鹏利用以前进修时学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将输液管剪一小节套在注射器上,形成负压装置将硅油抽取出来。这个自制器械非常适合手术设备短缺的非洲。

手术当天,尼日尔总统新闻处派记者到医院采访。付鹏此时才知,他做的该例23G微创硅油取出术是该国首例。

援非期间,付鹏带领当地的医务人员开展了很多眼科治疗和手术。结束支援任务时,他已经为当地组建了一支8人团队。中国医生虽然离开了,但留下了人才和技术。付鹏说:“我是一名眼底病医生,当地的眼底病诊疗一片空白,我的专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那里的眼底病诊疗发展起来了,我想再去支援。”

援非回国竞聘成为主诊医师,付鹏更加珍惜柳州市人民医院给予他的舞台:“我们有先进的设备和一流的技术,我要珍惜这么好的条件,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守护好龙城百姓的健康。”

3

医者在心,心正药真

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每年都会接诊大量的眼外伤患者,孩子和中年男性的眼外伤发病率则居高不下。付鹏很忧心,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中年男性则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他们的眼睛伤不起。”

去年7月,8岁的小韦和伙伴玩耍时右眼被铅笔戳伤。付鹏检查后发现,小韦的右眼球穿通伤,眼眶CT报告提示铅笔头断在小韦的眼内,同时伴有外伤性白内障、眼内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等。

付鹏马上为小韦行眼球穿通伤清创缝合手术。待角膜伤口稍稳定,付鹏为小韦行右眼玻璃体切割+经后囊白内障摘除+球内异物取出+硅油填充术。今年1月,付鹏再次为小韦行右眼硅油取出联合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小韦的角膜伤口、视网膜恢复良好,矫正视力也恢复到了0.8。

孩子的眼睛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付鹏很欣慰。但是,接诊因除草致眼外伤的郭先生时,付鹏的心又揪了起来。

48岁的郭先生使用割草机割草时,左眼被飞溅的异物击中。虽然出现左眼疼痛、视物不清等不适,郭却没有重视。直到不适加重,郭才前往当地医院。因病情较重,他转到柳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郭被诊断为左眼角膜裂伤、左眼球内异物和左眼外伤性白内障等。付鹏及时为他做了手术。

郭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付鹏深知郭的眼睛对这个家庭有多重要。所以出院时,付鹏一再叮嘱郭再使用割草机时,一定要戴好护目镜。郭把付鹏的嘱咐记在心上,之后再割草,他都戴着护目镜。

“后来再割草,石头打坏了郭先生的两个护目镜,但他的眼睛没有再受伤。做完硅油取出术及悬吊法二期人工晶体联合瞳孔成形术后,他的视力恢复到了0.5。”看到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又站了起来,付鹏满心欢喜。

医者在心,心正药真。

付鹏始终在用一颗柔软的心救治患者。他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远离利器、不患眼疾,更希望从事割草、敲打石块或室内装修等高风险作业的务工人员都能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身为主诊医师,付鹏感觉自己的才华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除了做好日常工作,我还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思考如何提高眼底病组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成员的技术水平等,还要把上级和医院的各项精神、任务落实到位。”

“以病人为中心,这是我们的理念。我要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创建学习型团队。从医8年,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我要守护龙城百姓的眼睛,让大家都能看到美丽的风景。”付鹏说。

新闻推荐

两家施工单位扯皮 修复路面留下“尾巴” 潭西街道办事处启用惠民资金解决问题

平整路面记者张捷通讯员韦德盛晚报讯磨滩路北段长约2000米的路段受施工影响,成了坑洼路段,施工单位事后只把大部分路面修复...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