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北区有个陈卫明调解工作室 “四杯茶”解民忧解民怨

南国今报 2020-09-30 14:04 大字

调解员们经常展开专业学习。受访者供图

柳北区

今报记者岑琴

邻里纠纷争执不下,找“阿明姐”来评理;家庭成员闹矛盾,找“阿明姐”来说和……居民口中的“阿明姐”就是柳北区陈卫明调解工作室负责人陈卫明。

陈卫明调解工作室开张一年多来,已经成功调解了柳北区各类矛盾纠纷325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助力社区和谐稳定,成为柳北区一个响当当的调解品牌。

支持

退而不休“组团”调解

近日,在陈卫明调解工作室里,记者看到墙上写着几句话:一杯茶解解渴,二杯茶消消气,三杯茶说说事,四杯茶握握手。让人顿时感觉心情平静下来。调解室虽然不大,却窗明几净。

陈卫明在雅儒街道办事处金葫社区、富康社区担任社区书记、主任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期间,每年调解和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有60多宗,包括征地拆迁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土地纠纷、医患纠纷、各种损害赔偿纠纷等,24年来累计调解1400多宗,调解率达100%,成功率98%以上。

陈卫明有着18年党龄,且连任5届柳北区人大代表。她公正、廉洁、真诚、热情及娴熟的调解技巧深得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可,街坊邻里有什么纠纷,都愿意找她来调解处理。她曾多次获得过市级、区级“人民调解能手”。

2019年5月,陈卫明到了退休年龄,柳北区司法局建议她以个人名字命名开办“陈卫明调解工作室”,协助城区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热心的陈卫明一口答应下来。陈卫明发动8名在社区工作多年、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退休调解员组成调解团队,并找来律师、退休政法干警、心理咨询师组成多元化调解智囊团,在各社区设置了调解工作联系点。

柳北区民政局、雅儒街道办事处也大力支持,帮助她解决工作室办公问题。司法局为工作室新添置了电脑、电话、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区委政法委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的同时,精心指导调解,配置健全了相关基础设施,完善相关调解工作方案和制度,方便群众来访接待。

规范

件件调解有卷宗

“我们一个月要调解三四十起,平均一天有一两起。”陈卫明说,尽管平时很忙,不仅要花时间精力听两方陈述,还得想办法展开调解,做双方工作,但是陈卫明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工作却件件有始有终,不是调解完了就完了,而是每起纠纷事件都有迹可循。

在陈卫明调解室里,记者看到其中一个房间内有一整面的文件柜,里面整齐排列着一行行的档案袋,每个档案袋侧面都有名录,上面是每个调解成功的案例。记者拿起其中一个案卷,里面是一本装订好的案卷,从调解申请,到调解过程,再到调解结果,都有详细的记录,以及调解成功后双方的签字认可。

每一个卷宗,陈卫明和同事们都如数家珍,每一起矛盾纠纷是怎么来的,怎么调解的,每个人的情况如何,都一清二楚。“我们有每个案卷的目录,想查案卷打开目录就能找到。”陈卫明说,而且在电脑里,还有每个卷宗的照片和视频。而如此认真规范,跟陈卫明的社区工作经验有关。陈卫明说,自己是个对待工作很认真的人,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而这些卷宗,在陈卫明调解工作室的成员看来,不仅仅是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更重要的是调解成果的展示和经验的积累。

经验

五做到+六个一

为了做好调解,陈卫明与调解团队不断学习,总结出一套“五做到+六个一”调解工作法。“五做到”即做到善于疏导,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做到用心聆听,了解纠纷的起因;做到寻找共同点,缩小分歧;做到找出切入点,制定调解方案;做到调解过程要公平公正。“六个一”承诺:一张笑脸相迎、一个座位相让、一杯热茶暖心、一份安慰宽心、一次劝解舒心、一个答复放心。

“调解工作看上去普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主要是靠嘴巴去说服人,但实际上却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陈卫明说,他们利用每个星期五下午,组织调解员统一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特别针对《物权法》《调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律法规汇编》等法律,并邀请律师和政法退休志愿者,对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大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整个团队的调解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这套调解方法成效明显,不仅提高调解覆盖率和知晓率,也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实现了“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柳北区落地生根。

成绩

成功调解325起

据了解,陈卫明调解工作室2019年11月-2020年9月共调解各类纠纷325起:其中邻里纠纷285起、婚姻家庭纠纷31起、合同纠纷5起、损坏赔偿纠纷4起,申请司法确认4起,调解成功率达98%,涉及金额200多万元。

这一年多来,看得见的是调解工作室的成绩,看不见的是陈卫明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和付出,只要有矛盾纠纷,他们总是随叫随到,随时调处,用心真诚地对待每位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今年她们接到过一起调解,一名女居民总是听到各种异响,认为是楼上住户针对她,于是两家人闹得不可开交。这名女居民甚至还拿刀去劈对方的门。为了解决她的心病,陈卫明半夜接到对方电话,就到对方家里一起坐着聆听。每次陈卫明去后,这名女居民就说:奇怪,怎么你们一来就不响了?顺利调解之后,她也接受了陈卫明去看心理医生的建议。

人民调解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谐安定,无论是损害赔偿纠纷,还是邻里矛盾纠纷,陈卫明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们始终做到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严格调解与灵活处理相结合,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力争给每个当事人一个公正公平的说法和交待。不仅缓解了邻里关系,还一次次化解了可能引发的群体冲突事件。

2019年,宁铁住建总公司在跃进三区建住宅楼,需拆除新、老跃进三区之间一堵围墙,于是与新三区业主委员会签订协议,承诺施工完毕后原地恢复围墙。可房子建好后,施工方恢复围墙时遭到老跃进三区部分居民的阻挠。老跃进三区居民认为:砌围墙阻挡出行,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新、老跃进三区的居民为了砌墙之事经常争吵,甚至扬言要动用武力解决。陈卫明得知后,马上组织调解员和社区民警组成应急调解小组。召集新、老跃进三区代表和施工方召开调解现场会议。

陈卫明用心聆听,了解纠纷的起因,找准切入点耐心地对双方展开劝解;社区民警则向他们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法规,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细致的剖析。

在调解小组不懈努力下,双方决定各让一步,将围墙往里砌入新跃进三区80厘米。新墙既不影响群众出行,又消除了安全隐患,一举两得。

影响

开辟调解新天地

“陈卫明调解工作室”建立后,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化解矛盾、案结事了、和谐共处”这一主题,传承“枫桥经验”精神,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排查工作。

她们承接了柳北区8个街道办事处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柳北区人民法院的诉前调解工作,由固定式调解转变成主动式调解,提高成功率和撤诉率,让一些耗时费力的诉讼通过调解得以化解矛盾,减轻了法院的诉讼压力,也为广大群众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目前,调解工作室主要以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形式运营,缺乏稳定的常态化运营保障,经费短缺的情况依然存在。尽管困难重重,但是调解工作室团队成员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理念,努力克服困难。

“我们调解不是为了财物或名誉,就是想发挥自己的余热,继续为社会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陈卫明说,每当调解室的工作人员调解成功,看到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就是她们最开心的事情。

新闻推荐

少年强则中国强 看《开学第一课》有感

今报小记者李周天逸柳南区实验小学智美分校2016级(1)班指导老师:韦喆度过一个史上最长寒假和最短暑假之后,我们迎来了新的学...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