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柳江水,柳州是如何做到的? 柳州水质排名全国前三记者观察之二

柳州日报 2020-08-18 10:22 大字

柳江水,清澈、平缓、碧绿。倘若只看水,是看不到工业城市的共有气质的。

“我家有条江,清流日夜淌,两岸杨柳迎风舞,剪出好春光。”柳州日报社副总编辑、市文联副主席(兼)陈中林填词的柳州原创歌曲《我家有条江》,字里行间倾诉着柳江之于柳州的宝贵。

经历过上世纪末期的一段灰色岁月,柳州人用心、用情、用力地呵护柳江。现今,柳江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壮士断腕结束粗放发展

“工厂一开闸放水,江面顿时五颜六色。这句话放在当年,毫不夸张。”在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龙滢,同记者回忆往昔,虽时过境迁,但情绪仍然有起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工业立市的柳州,一直以“工厂在城中,城在工厂中”的面貌示人。市区大批工厂依江而建,致使柳江一度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不佳,渐渐让“广西工业长子”柳州毫无体面。

“在柳州,办企业就不能有污染,否则便搬迁,或关掉!”直面生态问题的一任任柳州领导者,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

柳州市从2002年开始启动“百里柳江”市区河段综合治理项目。市政府先后对城市饮用水保护河段22公里内的34个排污口进行截流。投入80多亿元,建设五大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管网超过1000多公里。

柳江水清了,水质现状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接近Ⅱ类水体标准。

咬定青山不放松护柳江

治水、护水,柳州人咬定青山不放松。

柳江水清了,以竹鹅溪为代表的支流、沟渠的水也要清。

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市委、市政府启动竹鹅溪综合整治,治理沿岸排污,将冷冻厂至新风桥1.4公里河道改建成明渠,在两岸设置截污管道和污水提升泵站。(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柳州开电摩需持摩托车驾照 该市发布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低速电动车消费提示,引导市民合理选购

南国早报记者廖艳明为了加强柳州市道路安全管理,引导消费者合理选购电动车产品,8月16日,柳州市市场监管局、柳州市公安局交...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