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繁花 十里春风
满城紫荆吐露芳华
(紧接一版)选出深红色、粉红色洋紫荆优树采种,采用嫁接技术对洋紫荆换冠嫁接,进行快速育苗。去年,园林科研开展不同花色洋紫荆选育及花可食用性生物活性研究课题。今年,园林工作人员分花色收集掉落的紫荆花,开展洋紫荆花化学成分、急性毒性药理等方面研究,为今后洋紫荆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让一年一度的紫荆之约更加“准时”,柳州市从2011年起对紫荆的开花情况进行详细记录,2016年起,柳州市对外公布花期预测报告,吸引更多外地媒体、游客走进柳州的春光里,“春来龙城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成为柳州独特的风景。
——工业思维,还体现在系统化方面。
除了系统地培育种植紫荆,柳州市还统筹将“一江、一花、一粉、一车”柳州特有元素的聚集,打造“春花秋水,画卷柳州”品牌。如今,柳州是以紫荆为名的宜居花园城市,是百亿产业螺蛳粉的全国最大产地,柳产汽车年产超过200万辆,而依托柳江举办的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也成功进行了九届。现在,柳州市还在鹧鸪江大桥南端东南面建设“中华紫荆园”,将其打造成“宜居城市、紫荆花城”的最重要展示平台。
紫荆花城,醉美柳州。28万株紫荆盛放的美景连年获得央视报道、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新华社等各大新媒体平台也大力传播。
柳州不仅实现了从“酸雨之都”到“紫荆花城”的跨越,也实现了紫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工业柳州的“紫荆模式”引来其他城市效仿,广州和云南腾冲从柳州购买洋紫荆植株,也许未来走在两地街头也能发现柳州紫荆的倩影。
紫荆文化体现柳州自信
“驱愁云,除魍魉,英雄胆气壮,看那朵朵紫荆耀春光!”疫情之下,柳州文艺界人士用词曲原创的歌曲《紫荆耀春光》表达柳州人的自强不息。
市文联副主席蓝建军表示,未来,丰富以紫荆花为题材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柳州文艺工作者推广紫荆文化的方向。
紫荆花之于山水工业城市的柳州,代表着什么?憧憬着什么?
敢闯敢试,是柳州的创新精神,也是柳州的奋斗气魄。在柳州人的文章与相片中时刻流淌出一种自信自豪。不论管理细粗、不计土地肥瘠,紫荆都努力向下扎根向上发展、甘于奉献抱团绽放,这与柳州人不屈不挠、豪情奉献、抱团发展的性格相吻合,也与柳州城“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契合,因此获得柳州人的共鸣、认可和喜爱。
不仅种好紫荆花,柳州人还积极推广紫荆花、挖掘紫荆文化,以文化滋润人、感染人、激励人。
古人留下紫荆花的相关笔墨甚少,柳州文艺工作者便自己创作,推动人们的情感与紫荆花产生交融共振。
2015年,柳州市首次举办紫荆花摄影大赛。柳州市自2016年开始系统性策划“紫荆花城 醉美柳州”系列活动。为将紫荆融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2019年“壮族三月三”期间,柳州市推出紫荆花系列活动,邀请16家中央媒体和知名媒体人来柳宣传报道紫荆花盛况,研究紫荆花的历史文化。
“紫荆花并不好画,因为古代留存可参考临摹的画作很少,但近年来参赛的紫荆花画作数量一年比一年多、质量一年比一年好,今年还新增了紫荆花农民画这一参赛类目。”见证了三届柳州紫荆花美术作品展的柳州画院院长李心军说。
柳州人不满足于看,更着力于打造出一种有形的文化IP。柳州市连续举办紫荆花文创作品征集大赛,紫荆花摇身一变成为紫荆花丝巾、团扇、胸针、创意茶具、书签、手机壳……变成一种可感、可触,能被游客穿在身上、带回家乡的柳州记忆。
“我们从2017年起尝试开发紫荆花系列文创产品,希望用多样的形式表现紫荆的美,传递紫荆的文化。”柳州市博物馆馆长程州说。
而在未来,人们不仅能赏城市紫荆花景观、选购紫荆花文创产品,还有望看到以紫荆为题材的戏剧、曲艺作品,甚至是电视剧,吃上紫荆花食品、用上紫荆花医药保健品……
做精紫荆培育、开拓文创产品、推出系列活动、推进项目建设……紫荆,已不单单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更被柳州人以工业理念和工业精神打造成一条文化产业链,被赋予厚重的人文底蕴。
“紫荆花点燃了市民心中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热情,展现了宜居城市引客来的自信。我们通过各种形式赞美紫荆,其实落脚点还是紫荆花下的城市,我们歌颂的是紫荆花开时幸福的柳州。”蓝建军说。
一城紫荆,十里春风。这一城的风景,是柳州人的幸福与豪情;这一路的奋斗,是柳州城的担当与自信。
日报记者 董明
见习记者 宋美玲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本报桂平讯(记者/周映通讯员/陶小军)3月31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船闸试通航启动。这是西江航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将为珠江-西...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