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前行绘山川

临沂日报 2020-03-27 09:32 大字

在我的阅读书本中,发现没有哪本地理著作比《徐霞客游记》更有广度、深度和高度。这部书是在江阴南旸岐村徐霞客故居创作完成的,因而我一直想去看看,是什么样的奇山胜水赋予了徐先生如此毅力和笔力,写出如此煌煌巨著?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公元1607年的春天,他手持木杖,肩扛行囊,筚路蓝缕,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科考之旅。他行走的足迹遍及今天的21个省,对各地的山岳地理、江源河流都有详细考察记录,后来整理而成一本以日记体为主、长达60万字的科学著作《徐霞客游记》,给浩若烟海的中国地理科学,留下了无可争议的辉煌篇章。

草木萌动的时节,我与几位同学来到徐霞客故居参观。这是一座江南明代建筑,白墙黛瓦,厚重古朴,原有房屋十三进,每进九间,现修复三进十七间。站在故居前庭,映入眼帘的是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走进展厅,脚步在水青砖上轻轻移动,按照“一介布衣千古奇人”、“驰骋万里卅年”、“拓荒巨人时代先驱”三部分的游览路线,开始一一驻足凝思。

在众多陈列品中,除了惊叹于绮丽山河的壮阔浩然之外,其实我更感动于书中闪耀着的科学精神。从展出的大量手稿中,我们鲜明地看到,他正是遵循着一条严格的、科学的认识路线,在探究事物本身的联系中得出结论。无论是到500多个岩洞探究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还是跑了那么多的路深入滇西北,证明长江的源头是金沙江,而不是《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岷江,他都从不满足于表象的观察,也不为原有的结论所迷惑。

虽说《徐霞客游记》为一本地理著作,但也是一本笔法精湛的文学作品。如果仅仅当作地理学来欣赏,那应该会是一种浅读。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它在文学价值上的地位往往被低估和忽略。连钱谦益也说过质疑的话:“闻其文字质直,不事雕饰,又多载米盐琐屑,如甲乙账簿。”然而,当我们翻开游记,在徐霞客的笔端下,展现在面前的是大自然雨、雾、晴、晦的千姿百态,是山、水、树、岩的万般安排。一部游记,遍地开花,菊花桂花山鹃花;满篇文字,处处生绿,山绿水绿田野绿。

离开故居,穿过石刻碑廊,前面就是晴山堂。这座房院是徐霞客在明历48年(1620)为庆贺母亲80寿辰而建的一所堂舍,正中是一尊栩栩如生的“徐母教子像”。原来的时候我总在好奇地想一个问题,古代交通不便,徐霞客是怎么完成如此壮举的?他遭遇过湘江水面的盗劫,深入过老虎“月伤数人”的梁隍山,闯荡过“巨蛇横卧”的柳州真仙洞,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此时站在雕塑面前,才知道他的不畏艰难是和他母亲的支持分不开的。从小母亲就跟徐霞客说:“志在四方,男子事也”,还亲手为他缝制了“远游冠”,以壮行色。

从晴山堂、仰圣园出来,再往东去,走一段石板路,来到胜水桥,这是一座拙朴的明代江南石桥,有石阶24级。400多年前,徐霞客就是一次次从这里登船出发,又一次次从这里下船归来。柔和的阳光下,我静静地站在胜水桥上,国学大师梁启超对徐霞客的赞言,禁不住在心底诵出,最熟知的莫过于他“热爱祖国、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则早已为更多的人们所熟记和传诵。

◇尚彦君

新闻推荐

不花一分钱 拥抱新视界

日报消息(记者荀诗媛)3月26日,记者从市红十字会医院(市眼科医院)获悉,从本月起,市政府再次为白内障复明手术“埋单”。按照政策,...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