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关注柳州市文博场馆借助科技力量提升服务

柳州日报 2020-03-27 09:33 大字

工作人员正在对文物进行3D扫描 (柳州博物馆提供)

边听音乐边“逛”展览、海量资源免费阅读、名师讲堂线上听讲……近段时间,全市越来越多的文博场馆通过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借助科技力量使展柜里的文物“活”起来,以“云展览”“线上讲座”“数字阅读”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与展示手段,吸引市民参与其中。这些场馆在探寻数字化、大数据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时,也呈现出智慧新面貌。

线上展览让展品“走”出展厅

点点手指,滑动手机屏幕,仿佛置身于展厅现场,一个个馆藏文物“走”出展厅,展现在市民眼前,点击每个藏品还有详细的图文资料介绍。为了弥补观众不能到实地参观的遗憾,从2月11日开始,柳州博物馆陆续推出全景线上展览,从年前开展的广西革命文物展到博物馆内的青铜、扇面艺术展厅,利用全景技术,将展品一一搬到了网上,还原展馆现场。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已上线的全景展览浏览量总和将近40万次,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计划到5月,除了展示馆内藏品,全景展览还将走出户外,将东门城楼、柳侯祠等名胜景点纳入其中;结合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对联华印刷厂旧址、中共柳州县委旧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方位展示,十多个不同主题的全景展览将给市民带来全新体验。

除全景展示外,图文搭配短视频、音频讲解,也是线上展示普遍采用的方式。柳州工业博物馆开通的“云上工博”专题,以细致多维度的讲解形式,服务公众,让群众随时随地了解工业博物馆概况和馆藏。

海量数字资源满足读者需求

“假期虽然宅在家里,但可以通过线上访问电子书、报刊、数据库和视频等数字资源,也很好满足了我的阅读需求。”家住白沙路的大学生吴方舟说。82万册电子图书、10余万种电子期刊、7000多册视频资源及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依托丰富的数字馆藏资源,疫情期间市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线上阅读服务。

“线上服务的需求比以前要大很多。”市图书馆技术部的黄鲲翔告诉记者,除了不断丰富各种数字资源外,市图书馆还推出抗击疫情等主题的电子书刊,开展十余场线上读者活动,举办线上“名师讲坛”、抗疫情知识问答等活动。自1月24日至3月20日,柳州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量逐日攀升,文献下载量2万多篇(册),比去年同期增长45.5%。

记者还了解到,柳州市各城区也在疫情期间,大力推广数字文化服务,不断丰富数字文化产品的供给。以柳南区文化云平台为例,目前已实现纳入全国统一云目录的数字文化资源300GB以上,数字图书馆免费提供各类期刊2000种;柳北区文化馆开设了涵盖音乐、美术等多个门类共400门“线上文化-文化慕课”公益培训课程供市民学习。

“双轨并行”增强发展后劲

26日起,随着柳州市各大公共文化场所有序开放,市民终于能走出家门,在春光旖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各大公共文化场所也在运用各种科技手段不断完善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服务功能,以双倍精彩满足市民对不同场景的需求。

“通过3D技术,大家可以全方位观赏馆藏文物的小细节。”据柳州博物馆馆长程州介绍,为激活文物持久的生命力,当前柳州博物馆正在借助3D激光技术对部分馆内藏品进行建模扫描工作,计划将会有3000多件馆藏以高品质、逼真的3D藏品影像陆续展现在观众眼前,观众可以通过馆内的电子屏幕放大、缩小、转换角度去观赏“活起来”的精美馆藏。持续上新的“云文化”服务和“云展览”,也让文博场所在融入各类科技新技术发展中有所启发。

当前,柳州市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为增强发展后劲,鼓励和支持利用5G、AR、VR等新一代信息科技,线上云展示文博场馆资源。

本报记者 周枳伽

新闻推荐

主动作为 善意调解 高效执行 鱼峰区法院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侧记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陆续复工复产,鱼峰区人民法院充分考虑当前疫情特殊情况,从法律咨询、案件调解、案件执行...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