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柳报几十年 从读者变作者

柳州晚报 2019-12-09 11:05 大字

蒋杏明

我是《柳州日报》《柳州晚报》的读者和作者,也是两报的“铁杆粉丝”,还是柳州新闻网的老网友、柳州晚报《雅致老年专刊》文学版版主,在此感谢柳州日报多年对我的培养和给予的平台,并分享自己对《柳州日报》《柳州晚报》的体会。

今年是《柳州日报》创刊70周年,这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诞辰的主流媒体,与我们国家一样书写了70年的辉煌篇章。也在老百姓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感人故事,也可以说,我们是在《柳州日报》的影响下成长的。

作为50后,许多的人都还记得,小时候那报童们一声声“《柳州日报》两分钱一份”的叫唤声就让我们知道了《柳州日报》。长大识字了,我们会在解放南路邮局前的报栏里一字一句地读着《柳州日报》的文章,还会天天在睡觉时读着粘贴在板壁上那些旧报纸的字迹。

《柳州日报》作为政府的喉舌,所报道的内容,经过了细致的审核和认定才与读者们见面,主流、权威,而所涉及的内容却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大众利益鼓而呼。记得我第一次写作登上报纸的版面,是在1982年,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穿上了4块多钱一件的时尚化纤运动秋衣,但袖子磨破后又不舍得丢弃,我将五角星这里一家花几毛钱就可以换秋衣袖口和领子的服装厂门市部,通过通讯形式在柳州日报相关版面上介绍给读者,许多读者看了报纸后都拿着报纸慕名而来,解决了生活上的一个难题。

这篇小通讯激起了我写作的兴趣,后来除了经常在《柳州日报》发表自己的作品,《柳州晚报》创刊后,我不仅天天看报,还长期为晚报副刊投稿,每年在两报上都有数十篇稿件见报。报社的编辑们对我的文稿所作的改动,我都会认真地琢磨和领会,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喜欢读报、爱写作,也成了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十分平凡,却有着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比如那些孝子们毫无怨言地照顾自己卧床不起的父母十多年;那些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夫妻在大病大难面前,相携相依;那些因父亲舍身救人,而失去了父爱的国家抚养的烈士家属自强而感恩的事迹等,我都以真挚的感情写成散文,发表在《柳州日报》和《柳州晚报》上。柳州由贫穷走向了富强,但旧时的老五角星、大南门、老人民电影院这些老街老巷老故事,总是让我们念念不忘,我就把这些写在了《柳州日报》“老柳州”和《柳州晚报》“讲旧事”的专栏上,让许多的“老柳州”一起来怀怀旧,来感慨柳州的新面貌。

一篇好的文章能打动读者,一些读者每天都关心着《柳州日报》《柳州晚报》,有的将我的文章专门剪下来收藏,有的将写有自己故事的,拿报纸版面去过膜,作为传家宝。

几十年了,我从读者到作者,做出了一些成绩,心里很满足,也感到幸福,同时也为两报骄傲。随着老年群体的增多,柳州晚报又创办了《雅致老年专刊》,关注老年人生活,并给予他们正能量的指导,受到了读者们的关注,说明这两份报纸已深深植根于市民群众的心中了。作为柳报的“铁杆粉丝”,明年我将继续关注两报。

新闻推荐

让孩子与郁金香同成长

孩子们动手种植郁金香郁金香种球是什么样子的?怎么种植?需要多久才能开花?12月7日,市弯塘路小学北校区2019(1)班约50名学生及家...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