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中样本 城中区政法工作创新亮点综述
城中区区长李柳彬(左三)检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城中区委书记金忠(右二)到城中区法院调研工作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
? 上世纪60年代的浙江诸暨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做法,建区已40周年的城中区,一直在努力学习、探索实践。
用脚探路,用实践论证,城中区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工作方式方法持续创新,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年提升。2019年一季度,城中区群众安全感为98.98%,排名广西第一;第二、第三季度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名列柳州市前列;城中区司法局摘得“全国人民调解先进工作集体”荣誉称号。
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党的群众路线如何坚持好、贯彻好?城中区探索出了成立“微网格”、建立“微信调处室”、建立平安志愿者队伍、创新制定综治新“村规民约”等10个创新工作方法,用扎实的行动实践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写好了一个具有新时代特点、可供借鉴“城中样本”。
1爱民
把群众放心上,216个“微网格”高效运转
基层网格化管理已经在城中区实施了多年,是排查基层矛盾纠纷的一个主力。但也出现网格员“入户走访难、发现问题难、服务群众难”现象。城中区调研发现,传统方式排查矛盾纠纷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改变现状的途径唯有创新。
“城中区委、区政府把群众大小事放在心上,支持我们的创新工作。”城中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国辉说,矛盾纠纷,很多时候就是由一些小事引起的。当事人双方有的是因为利益冲突,有时候仅仅就为了“争一口气”。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任由其发酵,有可能从当事人双方扩大到他们的家庭甚至更多的人群。化解矛盾就是要早发现苗头,并及时掐灭。
“白天下户,居民上班去了。晚上下户,又打扰居民生活,对于网格员自身也不安全。”王国辉说,城中区创新矛盾纠纷排查新方式,顺应当下群众比较愿意接受的方式——建立微信群。具体是,在全面深入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移动通信科技技术,把城中区辖区7个街道33个社区(村)的216个网格的所有住户,建立为216个微信群,取名“微网格”,非涉密信息在“微网格”内快速双向流动。
“微网格”要发挥作用,最主要是让群众感受——“零距离”高效解决群众反映问题、提供优质服务。
据了解,网格员在“微网格”中,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正面教育宣传,传递正能量。并及时采录各类矛盾纠纷、平安隐患、社情民意信息,上报到综治信息平台。再由平台进行分派、处理及反馈。
由于“微网格”的便捷沟通和矛盾纠纷及时处置,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
2助民
政府购买服务,挖掘基层排查动力源
“枫桥经验”的核心是矛盾不出村镇,发现化解在基层。在实践和创新过程中,城中区扎实做好加强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体现城中特色。
矛盾纠纷调处是一项复杂艰辛的工作,社区(村)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城中区通过大胆创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多个领域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动力挖掘。
比如,城中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由第三方公司聘请社区网格员,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工作进行排查化解,并制定奖惩制度。根据工作难易程度给予补贴或奖励,大幅提高了基层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
在提高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积极性方面,城中区是创新建立志愿者队伍,拓展纠纷隐患发现渠道。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支有300名“网格”平安志愿者队伍。平安志愿者以退休的热心人士为主,党员优先,有智能手机,并且会用智能手机的人员优先。实现了每个小区、每个屯,每300户一个志愿者的全覆盖目标。志愿者发现小区内的治安隐患或治安事件,小区内矛盾纠纷,及时上传给综治信息平台。最终实现把矛盾风险隐患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服务创新方面,城中区的做法大胆而有实效——将上访带头人转化为社会管理的补充力量,把“负能量”转变为“正能量”。2018年,城中区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成立了一家和事佬矛盾纠纷调处室,每月给调处室一定的工作经费,将牵头涉军老上访户转化为人民矛盾纠纷调处室的工作人员,化解社区矛盾纠纷。2018年以来,城中区没有涉军人员参加聚集活动,实现了该群体零上访的好成绩。
此外,城中区还在社区(村)建立心理咨询室,建立了由8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心理咨询师团队,心理咨询师的劳动报酬由城中区政府支付。每个社区(村)都将心理咨询师的联系方式公布上墙。当社区(村)有需要时,可以随时预约心理咨询师免费给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疏导矛盾纠纷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化解家庭和社会矛盾。
3亲民
建“微信调处室”,纠纷消除在“指尖上”
“11件信访积案通过‘微信调处室’成功化解,有的积案已将近15年,太不容易了!”在城中区政法委办公室内,说起信访积案的化解过程,每个人都有很多话要说、很多故事要说。
为什么积案能够通过“微信调处室”,消除在“指尖上”?这也是城中区的一大创新亮点。近年来,城中区坚持“传统+现代”“引导+参与”,建立起一个个“微信调处室”,推动“线下调解”向“线上调解”“线上线下互动调解”拓展,成果显著。
由于不同意拆迁补偿方案、房屋拆迁3年后母亲去世,原居住在弯塘路的一户居民从2005年起以“拆迁气死母亲”,并且10年未安葬母亲,一直上访。2018年,王国辉在接访该上访户时,发现他没有智能手机,为便于化解矛盾,王国辉给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和他建立了“微信调处室”。
通过“微信调处室”,王国辉频繁开展调处工作,就算是深夜也及时回复信息。
上访人认为其母亲是由于房屋被强拆气死的。在“微信调处室”里,王国辉并没有和上访人谈及拆迁补偿问题,而是建议上访人尽早给去世的母亲安葬,并主动提出帮他解决墓地费用,并要亲自参加他母亲的下葬仪式。
经过持续不断、细致入微的调处,上访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放弃部分不切合实际、无政策依据的不合理诉求,城中区最终化解了该积案。
“微信调处室”只是创新的一个方面。城中区还创新了涉法涉诉上访积案化解机制。
针对辖区的数起涉法涉诉案,当事人长年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城中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有政法工作经验、具备法律素养的调解能手,成立“城中区共化调解中心”。“城中区共化调解中心”作为第三方,主动接触和释疑上访人员的涉法涉诉问题,用法说理,以法服人,从法律层面推动矛盾纠纷的化解。
2018年,城中区委政法委会同“共化调解中心”,先后化解了左某、石某等5人多年涉法涉诉积案。而且,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通过综合采取上述创新措施,城中区实现零非访,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4暖民
专题专解细解,努力让双方都满意
城中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得益于一项项暖民的举措,化解矛盾时,努力让矛盾双方都满意。
精准识别突破点是成功化解的关键。每一个案子的突破点都不一样。调处人员精准找准痛点,识别突破点,艺术地化解矛盾纠纷,就容易取得成功,谈出一个合理的、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
在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城中区注重掌握不同社区、不同村子的独特情况,以及具体当事人的情况。“只有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双方知根知底,调解工作才不是‘和稀泥’,才能找到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城中区多名基层调解工作人员说,有创新的方式方法,最终还是要人去落实,细致入微的工作是保障。
据了解,城中区下辖6个村民委员会,目前各村都规范制定了综治村规民约。综治村规民约中,包含了遵纪守法,依法维权,依法上访,不越级上访,不非法上访,预防、拒绝邪教等内容。村规民约的规定,经过了村民的认可,有效保障管辖区域的和谐稳定。
对于特殊群体,城中区创新建立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建立吸毒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队伍,预防和减少因吸毒产生的家庭和社会矛盾。空挂户管控率达到90%以上,禁毒工作获得了自治区表彰并授予“全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荣誉称号。
对于家庭矛盾纠纷,城中区创新建立起“110”平台报警事件、民政婚姻登记处家庭矛盾纠纷向社区转移机制。这类矛盾纠纷转移到社区(村)跟踪化解,而且有具体实施路径及方法要求,防止矛盾纠纷升级。
爱民、助民、亲民、暖民,城中区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牢牢贴近群众,既遵守法律规章的庄严,也有着动人的情感互动。让“枫桥经验”真正在城中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粟桂利张伟 黄庆佩文/图
图一:2018年柳州市信访维稳矛盾化解攻坚工作会议在城中区召开。
图二:调解现场,工作人员细心耐心调解出让矛盾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图三:表彰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图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送法制服务到群众家门口。
图五:城中区开展法制下乡巡演活动。
图六:村民公约张贴在村里的公示栏上。
新闻推荐
记者周仟仟晚报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于夕阳美文艺队的队员来说,同样非常特别,他们43名队员中有13名出生于1949年,而其...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