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龙城2100多年建城史 柳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之九头山汉墓文物探寻

柳州日报 2019-09-08 09:23 大字

市博物馆讲解员唐志芳向记者讲述出土的汉代文物历史汉代日光铜镜汉代昭明铜镜在九头山汉墓发现的文物汉代陶壶汉代绿松石饰品

【开栏语】

柳州之美不仅在于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城市形象,还有沉淀了2100多年的历史文化韵味。走进柳州市各大博物馆,无数珍贵文物都曾在历史风尘中留下沧桑故事,有了它们,这座城市的编年史才得以续写。

以历史文脉为经纬,铸造城市文化之魂。这些文物是柳州这座城市的固体记忆,是柳州人共有的文化财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报周末·文化版开设“柳州文物探索之旅”栏目,回望龙城沉淀的历史文化,让沉睡的珍贵文物“活”起来,讲述其“前世传奇”“今生故事”,彰显柳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强大的文化自信。

二十世纪80年代初,柳州的考古工作者在九头山下发掘到西汉和东汉时期的古墓各一座,出土了陶器、青铜器、铁器、玛瑙、琉璃饰品等一批陪葬品,其中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五铢钱、铸造精美的日光铜镜等珍贵文物,成为柳州建城2100多年历史的最好佐证。

1汉墓发掘见证历史

1979年,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的队员和柳州考古工作者在柳江流域进行考古专题调查,从九头山西面的三个土堆采集到了汉代陶器残片,初步断定有三座残存封土的古墓。1982年和1983年,九头山的一号汉墓和二号汉墓正式发掘。

“五铢钱就是能够证实汉墓的时代文物。”柳州博物馆原副馆长刘文是当时发掘九头山汉墓的考古工作者之一。据他介绍,当时在一号汉墓发掘出多串钱币,根据纹饰、钱币重量和尺寸能够判断为西汉时期流通的五铢钱,这些五铢钱也成为柳州最早的货币贸易证物。

汉朝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厚葬成为汉代的整体风气。九头山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有陶器、青铜器、铁器、玛瑙、琉璃饰品等70多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展示墓主人活着时的生活状态。

之后发掘的二号汉墓,根据考古研究发现为东汉初年的墓葬,有两个墓室,共出土陶器、铁器、土器等各种文物20多件。

“两座汉墓出土的文物足以印证了历史上关于柳州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县建制的记载。考虑到对古墓葬和文物的保护,第三座古墓没有继续发掘。”刘文说。

从九头山发掘的两座汉墓的多件出土文物,如今完整地保存在柳州市博物馆。根据当时发掘的情况,市博物馆还特意设置了展区,重现当年九头山汉墓考古场景。

2精美文物重见天日

日光之下,虎威犹在。在九头山汉墓发掘出土的文物中,铸造工艺精美、纹饰细腻典雅的昭明铜镜和日光铜镜经历岁月的洗礼,仍旧保存完好。

“这当中最特别的就属汉代日光铜镜了。一旦日光或灯光照射在镜面上,墙上就会清晰地映出与镜背铭文和纹饰相应的图像。”市博物馆保管部保管员杨宝娜告诉记者,铜镜的背面不仅有纹饰,还铸有铭文,镜铭成为镜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铜镜在铸造和研磨时,使镜面产生与背面花纹相应的曲率,能引起透光效应。“日光铜镜的铭文有八个字‘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是西汉中期‘日光镜’铭中的习惯语,两字中间夹杂有几何符号相隔。”

铜镜在汉代已经是极其普遍的日用品,也是最常见的随葬品之一。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真实地反映了汉代铜器的发展史,折射出了古代能工巧匠艺术创作的独到用心。

文物是最接近历史的,也是最能唤醒历史的。不光是铜镜,同样出土于九头山汉墓保存完好的水晶、绿松石、琉璃串饰品,串珠搭配精致小巧、色彩靓丽、大方美观,反映了汉代女性爱美之心和审美追求。此外,具有典型中原文化特色的黄釉弦纹耳罐被发掘,也说明当时的中原文化已经传播到柳州,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遥相呼应。

本报记者 周枳伽

(图片均本报记者黄蕊摄)

新闻推荐

占道被查欲开溜没想撞上执法车 结果货车司机不但没有逃脱处罚还要对交通事故负全责

摊贩驾货车欲逃离,撞上执法车左侧车头。今报通讯员韦德盛摄今报柳州讯(记者许洁琳通讯员韦德盛)一男子将一辆中型货车停在隧...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