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原风景?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却尘
我喜欢《故乡的原风景》,是因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里五个来自贵州的学生。
那是他们在柳州求学最后学年的实习期,恰巧他们实习的班级是我当班主任。我的学生十二岁,他们二十一岁,都是毕业班的学生,每天与比自己小九岁的弟弟妹妹重复同样的事:听课、做操、搞卫生、打球,偶尔谈论好玩的网络游戏。课外的时间他们会问老师需要他帮忙改作业或做课件吗?也询问老师是否有时间看看他们写的教案,提出如果不影响老师的教学进度,给他们集体备一节课然后选个代表上这节课,可以吗?十天的实习期一晃便过,我很难分得清,他们到底是实习老师还是我的学生。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和我的学生相处得水乳交融,所以有学生稍提及下周召开校运会全班同学的意愿,便愉快接受了届时来给小伙伴们加油的邀请。
可两天的校运会都没见到他们的踪影。校运会结束的当晚,学生在花园聚会,庆祝六(1)班成为年级组的冠军。月亮上树梢时,他们五个人都来了,带来了铅笔、作业本还有橡皮擦,表达自己食言的歉意并祝贺学生取得的好成绩,接着将这些小礼物一一分送到每个学生手中。他们没有礼物给我,但郑重地请我坐到花园中心的石凳上。此时,在我面前一字排开的五个人手上多了一枚陶笛,他们吹起了《故乡的原风景》。
五个专注吹笛的年轻人,面孔被灯火映照得熠熠生辉,悠扬的笛声错落有致地盘旋在洋紫荆树的枝枝丫丫,似乎不肯离去。我知道,自己是从那时开始就记住了五张青春动人的面孔,记住了他们说的话,“老师很好,官塘港很美,这也是我们故乡的原风景。”
毕业季,我收到他们穿着礼服的毕业照,我也把学生的毕业集体照发送给他们。他们毕业后,都回到贵州,有一个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有一个“专升本”,上了师范大学,如今在贵阳某中学做老师;另外三个都说先给别人打工历练,将来有机会再给自己打工。
他们实习时,都加了我的微信,还建了一个实习群。如今,除了重大节日,比如教师节会收到他们的祝福外,我和他们再也没有聊过天,大多安安静静地躺在彼此的好友列表里。但其实我有关注他们的朋友圈,看他们一个个生活昂扬的状态我就想起《故乡的原风景》的旋律,记起那一张张青春动人的面容。
那个叫“实习”的群沉默已久,但昨天,群里出现了红点,点开,有人说想念柳州的螺蛳粉了;有人接着说,将来有机会我们要一起回柳州,找曾经带我们实习的老师一起去吃最好吃的螺蛳粉,好吗?所有的回复都带有笑脸的表情,一致说那是必须的。
一直没有告诉他们,当年他们实习对象的小伙伴们在毕业典礼上朗诵的《今天,我们毕业了》,用的背景音乐也是《故乡的原风景》;也没有告诉他们,今天有人在一直名为“六一六一永远第一”的班群里晒当年小学毕业典礼的录像,接着就有人问:“你们还记得当年给老班吹陶笛,给我们送铅笔、作业本和橡皮擦的城职院哥哥姐姐吗?”回复的文字不一,但都深情表达“忘不了”的含义。
他们用陶笛声送我和学生《故乡的原风景》,我想我和我的学生已经用同一种方式回馈他们。这样真好,我们用相同的旋律,留住那永远的美好。
新闻推荐
小记者二十四中附小14(2)班唐雨欢“感受是交流出来的,经验是实践出来的。”学霸姐姐赵骏翎说的一点也不错。正因为交流学习...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