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谢地谢人 《文韵柳州》序 □刘明文 陈中林

柳州日报 2019-07-28 10:10 大字

《文韵柳州》自治区文联副主席石才夫为获奖作者颁奖。获奖作者与嘉宾合影。《文韵柳州》首发式现场。本栏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黄蕊 摄

随着第十届散文大赛获奖作品评选的尘埃落定,我们终于可以编定一部散文作品集了。这就是《文韵柳州》。它将完整汇集柳州市历届散文大赛中的优秀作品,以此展示柳州散文群体性创作的一种风貌!

提起这部书,当然还得从散文大赛说起。

记得那是1997年的3月15 日,柳州市散文学会正式成立。作为广西率先成立的地市级散文学会,它自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觉的担当。为了推进柳州散文的创作,学会规划了许多举措,其中重要一项,就是组织全市性的散文大赛。于是也就在当年的10月,由市文联和柳州日报社联合举办、散文学会具体承办的“柳州市首届散文大赛”,便应运而生了。

这是全市第一次最具文学意义的赛事,自然引起轰动效应。大赛从发起征稿到评选颁奖,也就两个多月时间,而参赛层面之深广,参赛人数之众多,都为前所未有。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自也超出了人们初始的期望。

至今已忽忽二十一年矣!作为当年那场大赛的亲历者,我们回想往事,仍有许多激情的感慨。其中最让我们欣喜的,就是尽管岁月经久,尽管人事变迁,我们柳州举办全市性散文大赛的传统,竟被很好地继承下来:从当年的首届到现今第十届,可谓持之以恒,可谓届时不误,而且每届都有新特色,每届亦有新发展,因此它也曾被当成柳州的一个“文学品牌”,受到外地报刊的推介和传颂!二十一年啊,真不容易,要是没有一批对文学事业矢志不渝的人,要是没有一批为公益活动尽心竭力的人,很难想象还有今天的散文大赛。可是,我们柳州偏有一批这样的人。就说当年散文大赛的发起者,年长的早已退休颐养天年,年轻的也已进入职业生涯的倒计时,但至今仍是初心未变,壮志不移。正因有这年长、年轻两辈人的交棒接力,才有散文大赛的长盛不衰。

今天,我们有机会收集汇编历届大赛的优秀作品,其实就在领受一种丰富的收获,在付出辛劳的同时,尤其感到无比幸运,因为我们分享的,既有艺术的芬芳,亦有历史的幽香。伴随欣幸而至的,则是满满的集体成就感和自豪感。特别重要的是,值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大庆之际,我们谨以这部集体创作的《文韵柳州》,为这场盛大庆典献上一朵小小的礼花,更是我们热切的心愿。

收集在本书中的文章,是历届散文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对于这些文章的评价,当然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作为主编的我们,也有一些要说的话。记得当年成立散文学会和举办散文大赛,人们就对柳州散文的繁荣怀有期待,当然不是奢望它在某个早上就能腾飞,而是信赖会有一场脚印叠着脚印的坚韧跋涉。而今,这种跋涉显然有了令人欣慰的效应。连续十届的散文大赛,不仅给我们预示了柳州散文的发展趋向,尤其还让我们见识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大气象。这种大气象,亦从本书所集文章中得以呈现:云蒸霞蔚,百态千姿,风神摇曳,各俱华彩……这些文章虽不敢说尽善尽美,也不必指称这都是柳州散文的精品,但是你若细心品读便能发现,作为曾经参赛的作者,无论是老一代还是新一辈,他们都在以各自的姿态,追求着或张扬着一种共同认可的“散文意念”。

所谓“散文意念”,以我们粗浅的理解,它当然首先是从属于文学的,而在创作实践中,它似乎尤应强调对社会生活的文化诠释和对人性灵魂的诗意润泽,尤应认肯能用裸露的心灵真诚地拥抱世界和人生。基于这种理解和认知,我们在深入研读这些作品时,也就不难感觉,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与拓展上,还是在主题的深化与升华上,乃至在“情、理、智、识、趣”这多味特色的追求中,作者们已然都有这种“散文意念”的自觉。这就很让我们乐观了,设想由此提升柳州散文的相对品位,应该不会辜负人们的指望。

我们结集出版《文韵柳州》,除了要为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大庆献礼之外,也还有着这么几项意愿:一是想从时间的意义上,为已满十届的散文大赛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毕竟“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曾经的大赛当事人和亲历者,正在一天天老去,有的甚至撒手人寰……让大家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心血的结晶,可以说是善莫大焉;二是这些获奖作品,应该说也代表了柳州散文创作的一个高度,由于人多势众且积年层累,已然形成了柳州散文的“高原效应”,我们现将这些作品完整汇集,无论是为检阅创作队伍,还是为了鉴赏艺术品貌,都可以让人获得真切了解和认知,以此作为某种参照,从而推进柳州散文的创作与研究,为“多出作品、多出人才”提供有效的服务;三是我们也同许多大赛的参与者一样,都曾想过要为历史留下一点印记。现今出版《文韵柳州》,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属于艺术的,也是属于历史的。因为凭着散文写作的真实性特质,它所表现的社会人生,都可作为一种特殊记录而进入历史,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眼下汇集的这批文章,就在不久的将来,即会成为珍贵的史料,更为柳州文学史册所重视。因此说,我们结集出版这部书,除了固有的艺术审美取向,亦在看重它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从散文学会,到散文大赛,再到《文韵柳州》,这么一路走来,看似顺理成章,其实也是幸得多种因素的成全。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一个也不能少。因此,就在散文学会与散文大赛走过二十一年后的今天,就在《文韵柳州》的书稿即将付梓的今天,我们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谢天谢地谢人!

谢天,是要感谢我们所处的美好“天时”,也就是这个伟大的时代。因有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为柳州这个地处大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的中等城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为柳州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使其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个工业过百亿的城市,成为雄踞大西南的工业重镇,成为国家微型汽车的龙头城市,也成为宜居宜业的花园城市!所有这一切,既为我们文艺创作的繁荣造就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举办散文大赛提供了有利条件。伟大时代之于我们的散文事业,首先是促使我们的作家,于躬逢盛世的欢欣情境中,不断增强时代的使命感,不断激发创作的冲动;同时也方便我们的作家,可以从人民群众波澜壮阔的历史创造中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获得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力争写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佳作。正因为这样,柳州散文才有了“先天性”的创作环境,柳州的散文大赛也才有了“天然”的时代依托。

谢地,是要感谢柳州这座八桂名城以及周边大地。是这里优美旖旎的山水风光,是这里绮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是这里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再加上“交通枢纽”“桂中商埠”的独特区位,构成了这方地域的经久魅力。凭着这魅力,不仅让生长于斯的人们充满美好生活的自信,而且更在吸纳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真可谓海纳百川而容才聚美,吞吐八荒而招贤慧能,让大家于此共同创业,共谋发展,和谐共处,协力同心,从而也就熔铸了“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赢得世人的赞赏!故而与此相关,若就文学创作而言,这也该是一块盛产散文的宝地!因为搁在眼前的“地利”因素实在完备,从上述所列之中任指一项,或山水,或文史,或风俗,或民情,都足以让人文思如潮,涌出美文千篇!难怪,自有唐代散文大师柳宗元来此挥洒笔墨,就有千年之下文风习习;而今,这“地利”又在与时俱进中,你看那风生水起的“工业旅游”是何等时尚,农家兴起的“瓜果节日”是何等鲜香,日新月异的城市景观是何等迷人,现代品格的民族歌舞是何等浪漫……如此崭新的人文场景层出不穷,显然又在为柳州散文的创作开拓新的“矿源”,由是,举办散文大赛的动力能不增强吗?

谢人,就是要感谢为柳州散文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各方高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在,才有散文学会的问世,才有了散文大赛的出现!首先,当然是要感谢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作为散文学会的领导和主管部门,历届的领导人都对学会的工作进行了精准指导。散文学会的成立,离不开他们的运筹操持;散文大赛的举办,离不开他们的规范引领;特别是《文韵柳州》的编辑出版,更是得到他们特别批准的经费支持。其次,则要感谢各位学会的发起者和散文大赛的评委。他们是这二十多年来推动柳州散文发展的中坚:成立散文学会,团结了大量的散文创作骨干,促进了柳州散文创作队伍的成长壮大;举办散文大赛,促使大量的散文佳作问世,培养了大批散文创作人才。特别是历届散文大赛的评委们,他们一直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为参赛作品评选中,切实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艰苦的劳作。每次评选,他们都会加班加点,认真看完所有文章;从初评、复评到终评,他们不避各抒己见,而且常有争论,正因如此一丝不苟,才确保了获奖作品的准选质量。第三,要感谢此前为散文大赛的举办而提供过经费支持的企业和个人。前八届大赛,我们都在历经艰辛之后,得到冠名支持单位的慷慨解囊(在此不一一列举)。这是十分让人感动的事情,相信这事,亦如历届大赛的成功举办一样,会被当作柳州文坛的佳话而经久称颂。当然,还有众多热心参与历届大赛的散文作者,还有许多发动本单位集中参赛的组织者,他们才是发展柳州散文事业的主要力量,在此,我们亦谨向他们深表谢忱!

另外,我们也想借此机会,特别感谢林冬女士。当年,她作为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在看到散文大赛由于经费原因陷入困境时,便将“由市财政出资举办散文大赛”作为提案,提交有关部门讨论通过。于是自从第九届大赛开始,柳州散文大赛的举办经费,就由市财政出资解决了。这么一来,不仅及时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而且更让我们获得激励和安慰。这在柳州市文学界,也堪称是件大幸事!

限于篇幅,余言少叙。对于《文韵柳州》的出版发行,我们在共欢同贺之际,也惟愿通过这部著作,为柳州的散文创作开路,为柳州的文学事业助力,为柳州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添彩!如此,甚好!

是为序。

2018年冬

(本文副题为编者所加)

新闻推荐

首届中国(柳州)国际智能工业博览会开幕 其间同步举行2019中欧智能工业发展论坛

本报柳州讯(记者/谢永辉)7月26日,2019中欧智能工业发展论坛、首届中国(柳州)国际智能工业博览会在柳州开幕,近400名中外政商企...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