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机械” 快速恢复道路原貌

柳州晚报 2019-07-12 11:16 大字

记者 张捷

晚报讯 铁铲、竹扫把、抽水泵、板式“犁耙”、加强版水枪、推土机……7月10日至昨天,记者走访滨江东(西)路、柳江路、西堤路等路段了解到,来自城中、柳北、柳南、鱼峰城区的环卫工人使用各种清淤“利器”,开启“人工+机械”模式,让泥沙随洪水一起退去,尽快恢复路面原貌。

从10日傍晚开始,城中区环卫所组织200多名职工,对水上大舞台平台、金沙角大平台、文昌大桥段亲水平台至红光大桥及东堤路亲水平台等区域进行“地毯式”清淤。记者在现场看到,环卫工人有的挥舞着铁铲、扫帚清除淤泥;有的启动水泵机、抬起加强版水枪,将淤泥快速冲走;还有的操作推土机清除沉积在路面的淤泥。

据了解,此次清淤行动共出动抽水泵15台、推土机3辆、各类清淤保障车辆8辆等。

城中区环卫所所长周毅松介绍,这些清淤“利器”适用不同路面,道路狭窄的地段用人工铲、扫淤泥,宽阔地带启用推土机铲掉淤泥,最后用加强版水枪冲洗,直至路面恢复原貌。

从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在文昌大桥至白沙码头、壶西大桥至铁桥等约6公里的河堤范围,柳北区环卫所派出120人,分为7个组,开启“人工+机械”模式通宵清淤。

从10日下午1时开始,在西堤路,柳南区环卫所抽调保洁班组、科室人员80余人,出动水车3辆、抽水泵5台连续清淤,至10日晚上11时恢复西堤路通车。参与清淤的环卫工人表示,不清理干净路面就不回家。

记者采访得知,连日来,四城区的500多名环卫工人通宵达旦分布在滨江东(西)路、西堤路、竹鹅溪泵站及车渡码头、窑埠古镇的亲水平台等区域,按照从路面至亲水平台的清淤方式作业,尽快还路面本色。

新闻推荐

何启丽:巾帼不让须眉的航天设计师

何启丽,柳州长虹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研究所国家某航天重点型号关键部件副主任设计师。作为航天型号科研战线上不多的女设计师...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