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而不僵 创而不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渔鼓走进柳州侧记

柳州日报 2019-06-09 14:30 大字

湖南渔鼓精彩演出

从6月3日到6日连续4晚,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渔鼓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邹华春带队,为柳州带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渔鼓的精彩演出。

《老来红》是4日晚上邹华春和他的团队给大家带来的曲目。表演者们通过独特的唱腔,用渔鼓、二胡等乐器伴奏,说唱中述情说理,生动地描述了某个家庭的故事:妻子强势,不懂尊老。妻子为了儿子娶媳妇的问题,与家婆产生了矛盾。最终妻子在自己父亲的教育下,懂得了尊老爱亲。

“演得好,就是生活中遇到的那种感觉。”两个小时的演出,将观众的情绪紧紧牵引着,使他们时而欢笑,时而沉默低叹。表演者们将每一个角色的一言一行都演绎得很到位,让观众赞不绝口。

据了解,本次演出由柳州湖南商会主办。渔鼓历史悠久,是以唱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的曲艺形式,在湖南民间广为流传。2014年,湖南省文化馆将九澧渔鼓、零陵渔鼓、祁东渔鼓3个省级非遗项目整合成“湖南渔鼓”,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湖南渔鼓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舞台语言中地方方言韵味浓,在向地域之外推广时,难免会遇到地域差异所带来的局限——外地人难以听懂。为此,湖南渔鼓在不断探索着如何打破局限,如何在市场中谋求发展,促进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振兴。

“现在的文化市场不创新不行。”邹华春告诉记者,湖南渔鼓要走向市场,要将这一地域性特点鲜明的文化传播出去,就要不断创新。在4日晚的演出中记者发现,为使现场观众更好地听懂戏、融入情,演出中不仅加入了如字幕等细节,还在刻画场景和剧情转换时加入了表现力更为丰富的电子音乐。

“我们的传承不能僵化,要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并不是去搞异化。”邹华春认为,湖南渔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其根本,不能让根本变了样。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使湖南渔鼓不被异化,才能使湖南渔鼓更好地被市场和人民群众所接受。

本报记者 李澜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什么仇?一夜间俩司机被打 原来是两名乘客醉酒闹事 结果两人都花钱买了教训

今报柳州讯(记者许洁琳通讯员莫波)“这个的哥拦着不让我走”;“乘客无缘无故打我……”6月5日晚至6日凌晨,柳州市公安局柳北...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