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籍成为寻找文明的钥匙

柳州日报 2019-04-23 08:48 大字

兰献和粟卫民检查古籍。兰献拿起被虫蛀的古籍眉头紧锁。经过修补的古书需要喷水定型。粟卫民和兰献将修复好的古书进行压平。粟卫民用相机记录破损古籍。柳州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师粟卫民(左一)和兰献。受损的古籍上面布满虫孔。

“修复古籍,好像‘救命’,若不及时修复,就如丢失了追溯人类文明的钥匙。”4月19日,古籍修复师兰献在柳州图书馆古籍部一语道出了古籍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古籍修复师是个鲜为人知的职业,他们常常要待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里与纸张打交道,与蛀虫斗智斗勇,与时间交战。每一本经过他们精心修复的古籍都能重获新生,延续华夏文明。

鬓刷、细针、壶喷……此时,修复师兰献、粟卫民正在古籍部里全神贯注地为古籍“医治”。尽管修复环节有拆书、去污、补书等20多道繁琐工序,但他们依旧屏住呼吸,手指轻轻挪动,用毛笔一点点地将裁剪后只有米粒般大小的纸片,小心翼翼地贴到虫蛀孔的书页上。而破损严重的古籍,他们还得日夜修复,才能勉强修复一页纸。

“看到书页上密密麻麻的虫孔,心里就很难受。”从事十几年古籍修复工作的兰献告诉记者,“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古籍很难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得以完好保存。在长年累月中,会出现虫蛀、鼠咬、酸化等不同程度的损毁,而古籍一旦酸化就易碎,捧都捧不起来,受潮后又易粘连在一起,光是拆书环节就耗时费力。

近年来,为更好保护古籍,市图书馆共配置了5个恒温式古籍库保存古籍,通过控湿防霉、杀虫等方式,延缓了古籍损毁的速度。但是因设备远不能满足古籍修复工作,古籍修复师的工作量依旧很大。“柳州市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藏古籍5万余册,其中约有3万册还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复,古籍破损率高达60%。而负责修复工作只有两个人,一年下来最多也只能修复5册古籍。”粟卫民说。

一方面是大量古籍需抢救,另一方面是修复需要耐心,不能快。于是,修复古籍就成为修复师与时间的一场较量。按照规定,古籍的破损程度,从高到低又可分为一级到五级,一般先修复一级到三级,然后是四到五级。

“图书馆四到五级破损占古籍的76%,二、三级破损占22%。如不及时修复,古籍会不停地损耗。”粟卫民说,古籍修复必须严格按照整旧如旧、少干预、可逆行抢救为主,治病为辅的原则进行修复,否则就会对古籍造成二次破坏。古籍修复就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望闻问切”,才能对症下药,且对纸张要求极高,需要了解书本印刷地点、时间、酸碱度等情况,才能寻找与其相似的纸张。“因此,修复古籍要赶时也得看缘分。”粟卫民说,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虽古籍要尽力修复,但也希望喜欢阅读的市民能珍惜如今便捷的阅读方式,让书本充分发挥传递知识、延续文明的价值。

本报记者 黄蕊 覃珩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探讨解决乡村发展难题

日报消息(记者廖冠华)近日,市委副书记梁旭辉率队来到柳南区太阳村镇山湾村,开展2019年第一季度党代表接待日活动,倾听群众心声...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