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非遗小传人

柳州晚报 2019-02-04 11:49 大字

小记者 鹅山路小学14(5)班 梁语涵

2018年12月30日这天,应该是2018年柳州最冷的一天。寒风刺骨,天空不时飘下小雨,尽管很冷,我还是早早起床,往学校赶去。我要和同学们去柳州市城市职业学院,一起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在欣赏完侗族那绚丽多彩的蜡染工艺后,讲解员带我们来到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博物馆。一进门,我就被各种各样精美的木制模型震撼了。有湖南通道普济桥,有贵州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增冲鼓楼,还有既具备现代交通功能又不失传统侗族建筑之美的三江风雨桥……最吸引我的是三江鼓楼,它建于2002年,是我国侗民居住区规模最大的木结构鼓楼。鼓楼高27层,总高度42.6米,底部为方形平面,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共有60根柱头着地。看那木制模型,小巧精制,美轮美奂,就连那飞檐处的细节,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在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课堂上,专业老师给我们介绍侗族建筑设计不用一张图纸,仅凭“掌墨师”的“杖杆”为标尺,靠独特的“墨师文”为设计标注,融合雕刻和绘画工艺,每个建筑的营造过程都伴随一系列的仪式和规程,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活化石。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更是在2006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接下来的模型拼装比赛将这次传承之行推向了高潮。老师将我们分成了5组,让我们利用刚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木制模具的拼装。看着老师给出的模型,组员们七嘴八舌开始讨论怎样搭得又快又好,再看看桌上那些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清的木头和小棍,我不禁暗暗窃喜:让我造个三江鼓楼可能不行,但按老师说的纵横穿斗的方法,把这些小东西拼起来,应该是小意思吧?比赛开始了,我和组员们按照之前讨论好的方法有条不紊地拼装起来。知识和原理是学到了,可真正到自己动手的时候,才发现操作起来根本就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些木头和小棍就像是和我们作对一般,不是穿斗的时候没有穿好,让整个模型倾斜,就是独柱的孔没有对齐。我们七手八脚地拼了又拆,拆了又拼,环视周围的几组,都已经找到了恰当的方法做最后的冲刺,我真是心急如焚,恨不得能多长出几只手来。最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组取得第三名的成绩。

比赛结束后,同学们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欢快地跳起了竹竿舞。研学活动结束了,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却没有结束。课堂学习让我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动手我明白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定要把今天活动的内容告诉没有参加活动的同学,还有我的兄弟姐妹,让他们和我一起做个“非遗小传人”。

新闻推荐

力争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大家请记住2月1日,这是我们交通的耻辱日,也是出租车行业的耻辱日!”1日下午6点多钟,市交通局召开贯彻落实市委领导指示,整治...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