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重镇何以绽放青春活力?

柳州日报 2018-12-15 12:27 大字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其中,柳州市“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效显著”在此次表扬名单上获得点赞。

柳州市是靠哪些有力措施成为全国标杆的?这座有着百年工业史的老工业基地,是如何绽放自己的青春活力的?

让企业乐享“搬迁红利”

作为一座靠工业做大做强的工业重镇,历史上,有很多企业的家业都是在城市里。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企业变成了被居民区“包围”的厂区。

城市发展和环境容量需要这些企业搬迁。柳州不是简单地将这些企业关闭拆掉,而是把搬迁企业的工业用地变成商业用地的大部分增值“红利”返还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这些企业是柳州工业发展的‘种子’,‘种子’不能灭掉,还要给他们好的土壤,让他们茁壮成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说。

为让企业通过搬迁做大做强,柳州市早早出台政策,让搬迁企业享受多项优惠政策。例如市财政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新址建设和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柳州市政府帮我们把二、三基地的土地征下来,让我们建成四大工艺的生产车间,为我们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整车制造厂奠定了基础。”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宣颖对媒体表示,东风柳汽在每一次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治区和柳州市两级政府都帮他们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今年,东风柳汽商用车基地搬迁到柳东基地时,柳州市政府每月召开协调会,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坐镇,及时解决遇到的各项问题,还将大部分的土地出让收益给了企业,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东风柳汽通过柳州搬迁支持政策,乘用车产能从年产20万台达到50万台,商业车从4万台达到10万台,装备全国一流。东风汽车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东风柳汽的战略投资,达到年产乘用车100万辆、商用车10万辆的规划目标。

“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政策实施以来,调动了企业搬迁改造的积极性,产业得到集聚、优化和提升,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柳州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说,如东风柳汽、上汽通用五菱两大主机企业的搬迁和新基地建设,带动方盛、五菱联发等一大批汽配企业的跟进,加快了广西柳州汽车城的规模化进程。

柳州搬迁改造工作自2007年启动以来,累计正式批复搬迁改造企业34家,有16个项目基本完成搬迁,另有14个项目正在实施。搬迁改造项目为柳州市腾出中心城区土地共计3800多亩,企业在工业园区新购建设用地10500多亩,新增投资200亿元左右。柳州市原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政策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原址土地收购补偿、地上建筑物(构筑物)补偿、原址土地出让净收益扶持、贷款优惠等优惠政策,其中原址土地出让净收益最高返还比例达100%。

柳州通过鼓励企业搬迁,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城市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城市更加宜居,柳州已变身“紫荆花城”的生态城市;另一方面,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资金,通过技术提升提高了企业竞争力,“退城进园”还让企业实现了集群式、集约式发展,上下游产业配套更加便捷。

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优化

今年前三季度,柳钢集团利润突破80亿元,为建厂60年来最好。柳钢集团董事长潘世庆表示,秘诀在于柳钢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大力推进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贴市场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重点做好品种钢生产,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有效产能。

去年,柳州的汽车产量达253万辆,将近全国汽车总产量的9%,是全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城市。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车全是自主品牌。不仅如此,柳州车企不仅在青岛、重庆有制造工厂,还远涉重洋到印尼建厂,散装出口到了南美,技术出口则到了印度、埃及。“这些车全是中国自主品牌。”柳州市市长吴炜说。

“造百姓喜爱的车”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企业理念,正是秉承这一理念,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做大做强。从本世纪初年产汽车10万辆的西部小厂,一跃成为我国汽车产量最大的单一汽车企业,成就了1800万辆的市场保有量。

上汽通用五菱长期稳居国内“微车老大”的位置。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微型商用车正以每年20%的速度下滑。早在2011年,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就已预测到这一趋势,加强了研发力度,自主开发宝骏品牌,生产轿车、SUV、MPV等乘用车车型。去年,公司乘用车销量155.8万辆,占总销量的72%,已成为主流的乘用车车企。公司产品从以前的单台车均价3万多元,增长到而今的7万多元。质量、价值同步提升,深受市场欢迎,多个产品位居细分市场销量榜榜首,赢得“神车”美誉。

“我们的产品已经打入美国、欧洲高端市场,目的就是为了对标国际最先进的水平。”柳工集团董事长曾光安说。柳工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柳州建筑机械制造厂,它孕育了中国第一台装载机。柳工不断挑战自我,提高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与国际行业巨头同台竞争。柳工已在印度、波兰、巴西设立制造工厂,构建了亚太、北美、欧洲等8家营销型子公司,1家北京办事处,8个海外配件中心的全球布局,在12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10多家海外经销商。

传统企业生机勃发,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螺蛳粉,这款在柳州一夜爆红的食品,正是通过供给侧改革,从“现煮堂食”变成袋装食品利用网络销售,仅用4年时间,就成为了日销100万包的“网红”食品,正在迈向百亿产业。

产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2014年12月,柳州市成功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全国“2+62”个试点地区后,该市重点推进“柳东新区”——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把新区的功能和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在一起。

柳东新区围绕汽车制造这一优势产业,构建了整车基地带动、零部件园区联动的汽车全产业链,在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两大整车制造基地的基础上,吸引联合电子、宝钢集团、福耀玻璃、玲珑轮胎等行业龙头在柳东新区扎根兴业,形成10公里的配套半径。

柳东新区通过强化发展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新区不但宜业,并且宜居。新区优先推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区功能,通过产业带动和城市建设,不断聚集人气,避免了城市的“潮汐现象”。

产业发展驱动新区经济腾飞,柳东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07年建区时的39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854.3亿元,财政收入从2007年的1.5亿元,到2017年的37.67亿元,“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的发展特色得到广泛认可。截至目前,柳东新区建成区面积已达45平方公里,吸纳人口18.6万。2016年9月,柳东新区正式加入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队”。

从全国创新的“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到在广西首创的“公共自行车”“水上公交”,再到打造“一流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等,这些“柳州模式”,柳州的产城融合,使老百姓居住条件、社会保障、教育、就医环境不断改善。柳州市常住人口超过户籍人口近13万,是广西唯一常住人口超过户籍人口的城市。

高擎质量振兴大旗的工业柳州,是“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在推动实体经济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中,柳州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由2007年的79.93提高到2015年的84.22,高于国家平均值。“十二五”时期,该市工业对转型升级质量发展的投入累计4067亿元,是“十一五”的4.2倍,通过质量挖潜和技术创新,实现了汽车、钢铁、机械三大支柱产业的逆势增长。“新质量、新工业、新柳州”,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柳州的城市意志。

当前,柳州正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目标是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据12月10日《中国经济时报》,李银雁 李斌/文)

新闻推荐

我陪父亲了结心事

讲述人:阿春(化名)女43岁企业职工柳州人文字整理:今报记者韦黎我从没想过父亲会在他年近七旬的时候,让我陪他去做一件事。原以...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