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广西六十载 南迁岁月铸荣光

南国早报 2018-12-11 16:22 大字

蒋晓荣翻看相册,向记者介绍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这是他来广西之前与夫人、岳母在上海拍摄的合影。 肖萍秋拿出60年前的证婚词,回忆她和老伴的工厂爱情故事。

奉献情怀

[南迁篇]

南国早报记者黄乒宾文/图

曾在上海滩青帮老大杜月笙的大东书局当学徒,解放后成为一名红色工人,60年前随厂南迁广西,如今微信玩得“666”……90岁的周祖烈一生写满传奇,每一个巨大的转折点,都铭刻着时代的印记。

1958年,上海大东印刷厂等26家企业约3000名职工搬迁到广西。如今,历史的烟云早已消散,南国早报记者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周祖烈、石天庚、蒋晓荣、李运生、肖萍秋等60年前随厂南迁的工人,揭开那些尘封的历史,和他们一起聆听时代的声音。

1

一纸调令,改写八千人的命运

“您是上海人还是广西人?”记者问。

“广西人!在广西生活了60年,我就是广西人了!”86岁的蒋晓荣大笑着说。

20世纪50年代后期,广西工业几近空白,上海热情支援。1958年,上海的3000名职工连同家属共8000多人,从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拖家带口来到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地,从此安家落户。

今年90岁的周祖烈,18岁就到大东书局当学徒。1956年,大东书局整厂从上海迁到南宁,周祖烈把孕妻托付给岳母照顾,自己背起行囊只身赴广西。

“从接到通知到出发,上级只给我两天时间。两天之内,我做通家属的思想工作,办理了户口迁出手续,然后出发。”86岁的石天庚说。他同样来自上海的大东印刷厂(前身为大东书局)。

1958年9月,根据国家的部署,上海市华东钢铁建筑厂包括蒋晓荣、李运生在内的527名职工连同家属,陆续从上海迁来柳州,同时带来了47台机器设备。1959年2月1日,工厂定名为柳州建筑机械制造厂,这就是今天有“世界柳工”之称的柳工集团的前身。

“当时我的两个孩子还年幼,我把妻儿都安顿到河北老家。到广西的那天,我得了重感冒,第二天还坚持去工作。”83岁的李运生说。

那一代人为什么如此有牺牲精神?周祖烈说:“这是国家的需要。”石天庚说:“因为我是共青团员。”李运生说:“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去。”

2

落差巨大,从繁华都市到边疆广西

“1956年正月初一,我到了南宁。当时是作为工厂的筹建人员来的。”周祖烈说。

“从上海坐火车到汉口,再转乘汉口到南宁的火车,1956年12月26日晚上10点多到南宁。”石天庚说。

“1952年,我16岁到的柳州。”82岁的肖萍秋说。肖萍秋通过招工成为柳州动力机械厂的一名工人,这个厂就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时隔60年,他们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踏上广西土地的情景。从那一刻起,他们从上海人成为广西人。尽管有心理准备,他们还是吃了一惊。跟上海相比,广西的各方面条件差太远了。

“1958年的南宁,只有两条公交车线路。城区只有朝阳路、共和路、民主路、中山路、解放路那一带,可能不及上海的百分之一。”周祖烈说。

“60年前的柳州,只有一条公交线路。划给我们的厂是一大片荒野地,有鱼塘,有树和茅草,还有野兔乱窜。”蒋晓荣说。

“我们住在市区,厂区在郊外,每天凌晨6时就要起床,步行一个多小时去上班。1959年到1961年,正是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一碗白粥要加水,冲成两碗来喝。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起了工厂。”李运生说。

3

广西工业,铭刻他们的青春荣耀

上海支边企业搬迁到广西后,在广西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忆起企业的发展,他们都情不自禁地流露出骄傲和荣耀。

“1959年初,我们的厂房还没建好,就在借用的临时厂房里,用半年时间建造了柳钢的1号、2号高炉。”蒋晓荣说。

当时,蒋晓荣所在的柳州建筑机械制造厂,为柳州钢铁厂建造了两座255立方米炼铁高炉,这是广西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近代化炼铁设备。之后两年,他们又为西津水电站制造了1000多吨的闸门。

“全国第一台装载机是我们造的。当时,什么设备都没有,一切从零开始,连一颗螺丝钉都要自己造。我们边摸索边干,最后那一个多月,大家吃住都在车间。1966年9月25日,这台装载机正式下地,10月1日试制成功。我一辈子都记得这个日子。”蒋晓荣说。

“我们广西民族印刷厂的投产,结束了广西依赖外省印制课本的历史,填补了印刷业的空白。”周祖烈说。

4

耄耋之年,拥抱新时代

岁月流逝,风起云涌。如今,广西民族印刷厂、柳州建筑机械制造厂等上海支边企业,与新时代共呼吸同命运,通过改制创新,依然屹立在八桂大地。

90岁的周祖烈耳聪目明,行动自如,经常自己坐公交车去儿孙家。他制作电子相册、发微信,智能手机玩得很溜。今年开春,听说新厂区的桃花开得很美,他还带了几个老人前去拍“人面桃花照”。

石天庚说,南宁变化太大,所以他一般不乱跑,每天下午在小区里,跟几个当年一起从上海过来的“老哥们”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

“这是我和老伴61年前的结婚照。这是证婚人用钢笔写的证婚词。”肖萍秋打开一个铁盒,笑眯眯地让记者看。

她说,她进柳州动力机械厂的第一年就认识了老伴,第二年就嫁给了他。她珍藏着所有的经历,在眼前,在手上,在记忆里。

新闻推荐

这两天还是冷 预计16日起转多云天气,气温渐渐回升

记者李华晚报讯低温伴着阴雨连绵,守着被窝不想起床,估计是对当下柳州天气以及柳州小伙伴日常的最好诠释。何时升温?何时才能...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