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接力“雷锋街市”演绎了半个多世纪

南国今报 2018-11-21 16:01 大字

每年的“雷锋街市”都十分热闹。受访单位供图

今报记者廖艳明通讯员孙赟飞

每年3月,在柳州市车辆厂宿舍区,一条两三百米的街市都会如期出现。热闹的街市如过年赶集一般热闹。与普通街市不一样的是,该街市上摆摊的人不卖东西,而是免费为市民服务。这是一条“雷锋街市”,已经连续“开市”53年。

学雷锋成企业文化

“菜刀、剪刀,免费磨”“电视、冰箱,义务修”……说到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即原柳州机车车辆厂)每年组织的“雷锋街市”,居住在革新路小区的居民,都会回想起这样的吆喝声。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1965年,当时的柳州机车车辆厂刚刚成立,也开始开展学雷锋活动。

能修得了火车,也能修得了锅碗瓢盆,补得了衣服,剪得了头发。职工纷纷拿出自己“能修”的本领,为职工以及家属免费服务。

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王鼎飞介绍,以前居民的家用物品少,“雷锋街市”成立之初,服务项目只有补脸盆、缝补衣服等几项。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电越来越多,如今的服务项目增加到了修电器、修钟表、修电脑、健康咨询等20多项。“雷锋街市”作为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学雷锋活动的特色品牌,已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仅今年3月的“雷锋街市”,共有450名志愿者参与,为市民义务提供服务3120人次。53年以来,累计有1.7万多名志愿者为25万多人次提供免费服务。

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在“雷锋街市”为大家服务的人群中,有年逾花甲退休后还坚持的“老雷锋”,也有工作骨干朝气蓬勃的“80后”“青年雷锋”,还有稚气未脱跟随父母来的“00后”“小雷锋”。

退休老人们还组建了一个“银龄先锋服务队”,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75岁的韦天华也是其中一员。

韦天华当过兵,以前就是连队小有名气的理发师。1970年,他从部队复员,分配到当时的柳州机车车辆厂锻工车间工作。工作后,他每年都参加“雷锋街市”,免费为大家理发,如今已经坚持了48年。

受韦天华的熏陶,他的女儿韦美京、外孙女池婷婷也都加入到了“雷锋”队伍中。

王鼎飞说,雷锋精神除了父女、祖孙之间代代相传,还有师徒之间、车间内部的传递,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此外,“雷锋街市”中还有不少身残志坚的“硬雷锋”。

刘汉平是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下属工业公司的一名维修电工。虽然自己听不见,说不出,但靠着同事的翻译、打手势等,坚持十余年参加“雷锋街市”。因为维修手艺好,为人和蔼,大家平时电动车、门锁、家电等遇到麻烦,也都找他帮解决。

活雷锋可以天天见

社会上曾经流传这样的顺口溜:“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但在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雷锋”有自己的爱,2012年,公司成立了“学雷锋活动室”,从此以后“雷锋”天天见。

每个月,活动室会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集中为居民服务。其余时间,居民也可以将需要维修的物品拿到活动室,“雷锋们”抽空来帮维修。此外,活动室还印发了数千张“爱心联系卡”,发放到了周边居民的手里,大家平时打个电话就能找到“雷锋”。

居民鄢志华家有一盏用了20多年的台灯突然不亮了。“丢了怪可惜的。”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学雷锋活动室。维修人员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鄢志华高兴坏了。

王鼎飞说,学雷锋贵在坚持,把原有的“火种”保留下去,把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化为常态,才是真正传承雷锋精神。

正是因为一个个“活雷锋”的坚持,如今“雷锋街市”已成柳州3月学雷锋最具特色的品牌。2016年,“雷锋街市”志愿者服务项目获得了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18年荣获广西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1

新闻推荐

新品启预约,新盘动作多

香颂·蔚澜半岛开放城中万达城市展厅。Photo/何俊涛上周,较此前一周一推新的积极状态,区域成交端去化放缓。各楼盘处于去库...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