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的“加减法”

四川日报 2018-11-16 06:28 大字

从地方小吃到“网红”米粉——

□本报记者寇敏芳

1秒钟能做什么?一眨眼的功夫,就有10包螺蛳粉在线上被卖出。据广西柳州市商务委统计,在今年“双11”购物狂欢节活动中,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销售螺蛳粉2000万包。有6家螺蛳粉企业销售收入过千万元。

螺蛳粉是柳州特色小吃,软韧爽口的米粉配以酸笋、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萝卜干、鲜嫩青菜等配料,用浓郁适度的酸辣味螺蛳肉汤调和而成。

作为广西特色小吃,螺蛳粉用仅仅4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街头小吃到“网红”食品的华丽转身。近日,记者跟随中央及部分省区市“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大型采访活动媒体团来到螺蛳粉的诞生地广西柳州,走访了企业、产业园区、政府管理部门等,发现在螺蛳粉成功的背后,有一套独特的“加减法”。

做加法:开发预包装产品,打通一二三产业

以建设螺蛳粉产业园和螺蛳粉特色小镇为载体,柳州逐渐形成“生产+加工+科技”的螺蛳粉产业集群

螺蛳粉诞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初以堂食为主,传播范围主要在柳州及附近地区。2014年底,有企业批量生产配以多种调料包的水煮型袋装预包装螺蛳粉,不久又研发出冲泡型预包装螺蛳粉,保质期从起初的30天提高到60天,有的可以达到180天。从此以后,螺蛳粉插上“翅膀”,开始了“网红”腾飞之路。

柳州螺蛳粉协会会长倪铫阳介绍,目前螺蛳粉在多个网购平台开设网店近1.2万家,销量在阿里巴巴米粉特产类排名第一。袋装螺蛳粉问世以来,线上线下销量都在持续高速增长。

步入柳州螺蛳粉产业园,首先看到的不是加工生产线,而是一座螺蛳粉餐饮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展示了螺蛳粉的演变过程和制作工艺,现场还有体验区,游客可以参与制作螺蛳粉。除了文化旅游,园区还将现代农业、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部门聚合,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

“别小看这包螺蛳粉,它带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柳州市商务委副主任贾建功说,柳州螺蛳粉的生产带动大米、豆角、竹笋、木耳等螺蛳粉原材料基地规模超50万亩,以及一系列螺蛳粉主题文化活动、文化项目。以建设螺蛳粉产业园和螺蛳粉特色小镇为载体,柳州逐渐形成“生产+加工+科技”的螺蛳粉产业集群。

做减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品牌竞争力

通过抽检、风险分级监管、媒体通报等方式,让优质品牌脱颖而出,让劣质品牌被淘汰

在螺蛳粉餐饮文化博物馆的品牌展示区,各种品牌的包装集体“上墙”,五颜六色的标识让人眼花缭乱。

“墙上的品牌有六七十家,但是现在没这么多了。”贾建功指着展示墙上的某个品牌告诉记者,现在这家企业已经停产了,接下来将会从墙上移除。

螺蛳粉销量屡创新高,为何企业还会经营不善?看出记者的疑惑,贾建功解释,螺蛳粉预包装产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大爆发,市场上鱼龙混杂,必须“做减法”。

早在2016年5月,柳州就出台了螺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标准共分10个部分55个小项,从产品分类、原辅料的技术要求、企业生产加工的过程要求等方面对柳州螺蛳粉作出详细规定。

今年,柳州加大对螺蛳粉行业整顿,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企业被淘汰。据统计,从2014年底至2017年底,螺蛳粉预包装企业从1家迅速发展至79家,但目前又下降到49家。

柳州以工业发展思路打造螺蛳粉产业,精准把控产品的标准。通过抽检等方式对米粉企业加强常态化监管,对螺蛳粉生产企业实行风险分级监管,对风险等级高的企业提高监督抽检批次,切实保障螺蛳粉生产质量安全。同时,不定期通过媒体通报不合格批次的产品,让优质品牌脱颖而出,让劣质品牌被淘汰,不断强化柳州螺蛳粉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推荐

柳州女村干调解现场遇害 罪犯昨被执行死刑

据中新网11月14日电据广西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号消息,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11月14日上午,该院依法对“柳州女村委干部...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