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灵魂自由 追逐诗与远方

柳州日报 2018-10-30 09:26 大字

曾经,摩托车是时代的宠儿,那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摩托车很时尚,那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摩托车是上班族的代步“街车”,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又曾经,摩托车被人们遗忘。但对摩托车爱好者来说,摩托车是心灵的“飞鸟”,一直都在。摩托车偶尔飞驰在街头,引起关注。

龙城街头又现“拉风”摩托车

在柳州,曾经满大街的摩托车早已不见了踪影。不过,偶尔会有“呜、呜、呜……”独特的油门轰鸣声掠过,眼尖的人认出那是超酷的大排量摩托车,“这个年代还有人骑摩托车?”

“的确有,摩托车没有过时,还以更便捷、更时尚的面貌重新出现。”柳州著名主持人齐铭,从去年开始“抛下”了汽车,“从单位到家,原来开汽车需要一小时,现在开摩托车,不受堵车影响,只需要15分钟。”如今,80后齐铭出行已经惯常使用摩托车。因为他不喜欢堵在路上的感觉,又有一点接受不了两轮电动车的大众化,摩托车这种当下社会相对小众的交通工具,和他的需求不谋而合。

曾在柳州一家新闻媒体工作的陈先生,也是摩托车爱好者。他告诉记者,喜欢上摩托车是20多岁时,那时他也用摩托车代步。但随着时代发展,他弃摩托车开上了小轿车。3年前,一次他开小轿车被堵在壶东大桥上,突然“呜……”一声,一辆摩托车从他车旁绝尘而去。“哇,那种超帅的感觉惊艳到了我,感觉很‘拉风’。”陈先生加入了摩托车队伍。43岁的他感觉到,摩托车不但可以在交通拥堵的时候有优势,那种不受交通约束的特性,让他觉得摩托车很男性、很阳刚、很有力量。

业内人士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限摩”政策的实行,柳州市与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一样,除了少数的非法经营的“摩的”外,摩托车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同样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摩托车又重现江湖。目前摩托车爱好者们玩的是大排量的车,属于小众化的时尚。柳州市现有大大小小的摩托车俱乐部10多个,每个俱乐部有爱好者几十人到上千人,全市约有1万名摩托车爱好者。年龄层次从18岁到五六十岁,其中男性车友占绝大多数。爱好者们的行业覆盖面很广,有外卖和快递小哥、消防员、医生、公职人员、企业老板、退休老人等。

承载灵魂的自由飞翔

“汽车搭载身体,摩托车承载灵魂。我们在骑摩托车时,更多的是放飞心灵、享受自由。”每一个摩托车爱好者有着相同的感受,而相同的感受中,又各自有特点。

40岁的梁先生是市工人医院的医生,他因为幼年看港片而爱上摩托车,年幼时迷恋摩托车的动力和速度,成年后便将骑摩托车当作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享受自然的精神追求。2015年,他开着摩托车和“摩旅”一族们进西藏,那时318国道还没修好,他们取道一条惊险的道路途经二郎山和通麦天险,有一段40公里的路,他们花费了8个小时才完成。“那种危机四伏的艰险让人很难忘,但沿途美景也同样令人难忘。”他说,与开汽车进藏不同的是,摩托车可以让人时时刻刻感受到沿途的美景,在骑摩托车的同时放松自己。“进西藏有五六条线路,每条线路都有不同的美景。”将来,他打算多次进藏,并计划在明年从新疆出发,到土耳其等欧亚大陆地带。在每一次“摩旅”回来后,梁先生都会更加专一地投入工作,“热爱工作和业余爱好是相辅相成的。”

在齐铭心里,“摩托车就像是一个挚友,有人把摩托车当交通工具,只为代步,假期才约上三五好友去‘摩旅’,而对我来说两者兼有,我既享受日常代步的便利,也向往和它一起追逐诗和远方。”

对于陈先生来说,他体会到的是内心深处的原状:“爱好摩托车的人,多数都是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人。”如今,他离开工作单位,在自媒体行业中创业,因为工作忙碌,他无法外出远足,他选择的是经常约上三五个骑友,到近郊去放逐心灵。

25岁的崔俊凡服务于一家摩托车车行,小时候父母工作非常忙碌,因而造成他性格非常内向。职校毕业后,他无意中接触到了摩托车,经常跟着骑友们到郊外骑摩托车。他记得一次路况非常差,他骑的摩托车翻倒在地,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勇敢地站起来。“锻炼了意志,也学习到安全驾驶规范,摸索出安全驾驶技巧。”他说,“因为摩托车,我结识一群热爱生活的大哥哥、大姐姐,甚至有些是叔叔阿姨辈的朋友,是他们把我从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带到了热爱生活的大圈子里。”他也跟爱好摩托车的爸爸成了好朋友。

驾照是安全驾驶的保障

在很多人眼里,摩托车是“肉包铁”,非常不安全。对此观点,摩托车爱好者们对记者说,这个观点偏颇了。齐铭认为,驾照是摩托车安全驾驶的保障,而且是专门的D证或E证。陈先生说,一年前在他市一家媒体工作时,每周都会编辑全市各种交通事故的视频,“看得多了,会更加重视交通安全。”他说,在香港、澳门、台湾,街头到处都有摩托车的身影,只要大家都遵守交通法规,就不容易出交通事故。

摩托车爱好者们告诉记者,所有摩托车驾驶员都是经过培训和考试后拿到驾驶执照,因此对于交通法规和各种安全驾驶的技术,都烂熟于心,相比没有经过培训和考试的两轮电动车驾驶员,更能遵守交通法规,更注意自身的安全,“在安全的范围内,不追求速度,尽管是‘肉包铁’,也能保障安全。”每次外出,骑友们都会准备好各式安全装备,如骑行服、头盔、手套等。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摩托车爱好者都是“持证上岗”,对于玩“水车”(无牌不合法的车辆)、非法改装车辆、无证驾驶以及晚上“炸街”扰民的行为,他们都持反对意见,“因为合法上路,参与交通,对自己和他人才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摩托车从诞生那天起,也许就是为追求心灵自由的骑手们设计的,当诗和远方在招手时,摩托车也许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本报记者 张晓军

新闻推荐

重卡侧翻 车上数个两吨重钢卷滚落事发北外环,所幸事故只造成一名司乘人员受轻伤

图为事发现场。从车上滚落的钢卷每个重达2吨,所幸未砸中过路人车。今报记者石红星摄今报柳州讯(记者石红星)10月27日晚,一辆...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