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信息化的翅膀飞翔
不久前,2018年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广西站)在市弯塘小学教育集团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本次专项活动广西站唯一培训地点之所以选择在柳州市弯塘小学教育集团,是因为该校是广西唯一的全国网络空间人人通培训基地学校。近年来,市弯塘小学教育集团探索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 敢为人先 拥抱“互联网+教育”
2013年,市弯塘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弯小教师们积极投身到集团化办学的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中。从2013年起,总校长冯玮在该校的教研科研品牌活动——生本论坛上,以“当信息技术遇上传统课堂”“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校本研修及课堂教学改革”等为主题进行专业引领,引发老师们思考:互联网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什么?如何让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
“面对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作为教师需把握信息化发展的契机,借新技术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探索体现‘关注、展示、互动’的生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冯校长的一番话道出了弯小教师面对大数据时代,在教育学方式转变中的积极态度和敢为人先的团队精神。
在2014年市青年教师赛教课上,该校率先尝试“鼓励学生课前先学,课上互学,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课堂上,平板电脑的引入,微课技术的使用,在全市引起极大的关注。接着,在市教育局、市电教站的支持下,该校利用集教学、管理办室、家校联系、学生评价等为一体的柳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钉钉”软件,将优质资源共享于教育云空间中,满足学生、家长和教师随时通过终端访问教育云空间学习和教学需求,让资源与数据真正活起来。通过平台的资源,可以重新部署信息化的教学方案,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及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开展“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等多个主题的生本论坛,让所有老师投入其中,学习、尝试和总结,从而获得经验、感悟,更熟练地运用网络进行教学。
2 借助网络 各科教学的应用多姿多彩
学校在教学上借助网络,使各科教学的网络空间应用多姿多彩,把课堂观察量表电子化,收集、分析,及时、迅速、科学地评价,帮助师生理性看待学习过程,科学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利用微课助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突出探究、突出合作。
语文课:网络空间+一起写APP,理解文章更有深度
如六年级的语文课《爱之链》,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在利用“一起写”APP对电子版教材进行同时批注,师生共读。课堂上,被批注过的电子教材成为学习的主要资源,学生在电子教材上进行二次批注,丰富的感受、大量的信息使学生对课文的二次理解更有深度。教材从纸质变电子,课文从“一读”到“二读”。
数学课:平板即是学具,推动思维更进一步
如数学课《奇妙的图形密铺》,从基本的平面图形入手,启发学生猜测能否进行单一密铺,然后鼓励学生带着猜想去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推送活动任务,学生在个人平板上进行动手操作,经历猜想验证的全过程。图形从简单到复杂,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个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的活跃状态。
美术课:平板+绘图APP+投屏,实现绘画创新应用
如美术课《蔬果的剖面》,利用绘图APP,拍照后让学生在实物图片上临摹,多感官学习,学生自主归纳出剖面线条的基本表现形式。在APP上摆脱了常规手段所不能解决的涂错、画错不能修改的问题。
……
就是在寒暑假,学校也通过使用网络空间开展班级群里的计算比拼、跳绳比赛、家务达人、年“味”的主题探究……让学生在假期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 骨干带动 将“技术”之火越烧越旺
弯小教育集团先后派出骨干老师到广东、河南等地的优秀学校,观摩学习网络空间应用的优秀课例和做法。
外出学习回来的老师们就像一粒粒种子,将网络应用到教学上的“技术”之火越烧越旺——借助系列微课的语文读写结合课《黄山奇松》,巧妙借助平板“万年历”,利用“家校帮”收集课堂数据,用资源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自主学习时空的数学课《年月日》、利用平板奇妙涂色的美术课《蜻蜓飞飞》……
在实践的基础上,该校总结出基于技术的弯小生本课堂文化的特质是:“五突出、三关注、四强化”,即突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激励性、探究性、主体性、合作性;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关注学生课堂思维呈现、关注学生课堂生存状态;强化学生学习的安全感、责任感、成就感、幸福感。基于技术的教学方法是:先做后学、先学后问;先会互学、合作共学;以学定教、择疑巧教、因需施教。因此,在课堂上,善于使用技术的老师,应做到“三借三还”,即借信息技术,还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借学生资源,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借教师智慧,还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要让老师们转变,首先变的就应该是学校的管理层。为了推动技术融入教学,校长领衔,中层跟上;教学副校长挂帅,整个教导处带头参与;教导处每位干部,都是技术应用的好手。
4 网络的魅力让老师乐教学生爱学
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全部采用网络平台的管理。教案无纸化,全部上传网络平台,同时生成各种教学资源;每月对教师工作的检查,所有评分同时在线完成,公平又公开……网络的准确性,让该校的管理精确度大大提高。为了解决全校老师集中费时费力的难题,又能让学校的教师培训效果不落下,采取了“教师培训微课化”的做法:把培训根据内容,制作成微课,放在网络空间里,老师们在规定的时间前学习并完成作业上交。资源平台的使用、教案上传……类似这样的培训内容,老师们都是在网上学习完成的。老师们有了转变了:从不乐意用网络到轻松操作,从不懂使用到熟练应用,从不愿使用到自觉设计。老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提高,感受到了网络平台给教育教学及管理带来的便利。
学生们在网络学习中显示出良好的状态:学习热情,参与度高;积极思考,学会分享;乐于交流,互学互通。
正是有了网络空间,让学生的点滴学习有了痕迹,留下了更全面、更细致的学生成长记录。老师们可从中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学生可以在空间里找到学习上的伙伴、交流的小组。目前,该校柳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用户已达12690名,其中老师299名,学生4176名,家长8211名。全校资源数据4676条,其中教案3078条,课件资源438条。学校资源数据被下载23041次。
经过几年的建设,该校已经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教学资源库、学生学习圈、班级圈、家长学校等特色数字化学习群。老师们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孩子们参与回应,形成了一个网络学习的良性循环。
搭建平台 开启家校共育新模式
结合该校品牌德育教育的“快乐访问日”活动,家长自发地制作视频资源,记录孩子在“快乐访问日”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及活动收获,并分享与资源空间中。家长分享的视频资源,审核后纳入生活类学习课程中,促进课程的开发和完善,拓展教育深度和广度。家长在空间中也给学校出谋献策,促进有效沟通,形成合力,达到家校联合共同教育目的。
家长借助空间或手机端了解学校或班级动态,掌握孩子表现,及时进行家校沟通。特别是留守儿童,异地工作的家长可通过空间及家校帮手机终端应用可随时随地与老师、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技术与教育融合累累硕果
基于技术的教科研一体化,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整体发展,该校教师团队的身影活跃在各级各类的教科研展示中。
2014年,该校42个微课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其中《油画棒的小秘密》获一等奖,该校获最佳组织奖;同年,数学课《鸡兔同笼》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秀课大赛获同课异构组一等奖;2013年至2017年,参加全国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优质课大赛,该校均有课例获一等奖。
2018年7月10日上午,柳州市暑期“技术促进学校教科研一体发展”主题培训在该校本部学术交流厅隆重举行。市教科所教研员及2018年度市兼职教研员、各县区教研员、各校主管教育科研工作副校长、科研主任等300多人参加会议。在成果的案例展示中,该校副校长罗静、课题研究与课程开发中心主任陈瑶、优秀教师潘莉莉分别以《技术促进学校教科研的思与行》《基于学科统整理念下的小学中年段美术拓展性课程实践与研究》《开展项目学习,促进学生社会参与》对该校“互联网+教育教学”的成果进行了介绍。
近年来,该校教师参加全市青年教师赛教课获两个一等奖(这些课例都有技术运用上的创新突破);生本课堂“三借三还的有效策略”获自治区基础教育成果奖;学校使用信息化管理的图书馆获得了“2018全国校园最美书屋称号”(广西唯一的获奖小学)。目前,该校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微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应用模式研究》已经结题,《依托微课,构建合作共学的开放式体育课堂新模式》获得了全市一等奖。
结束语
如今,该校已开启了从“生本教育”向“成长教育”的研究,利用网络空间实现了集团校三大校区无缝研讨,不同校区的同一学科,甚至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可以加入感兴趣的学科组参与研讨,使研讨在网络上实现了地域上的无缝对接。
弯小人以信息化为支点,翻转丰富了课堂;将乘着信息化的翅膀,飞翔在教育的天空。 (李红梅)
(图片均为弯小教育集团提供)
新闻推荐
柳州抗战纪念园综合博物馆项目获批复1.5万平方米博物馆落户旧机场空军营房
今报柳州讯(记者罗素玲)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充分保护和展现柳州市抗战历史文化,选址旧机场空军营房旧址区域内的柳州抗战纪念...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