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标准根治“沙尘暴”

柳州日报 2018-10-24 09:27 大字

日报消息(记者阎翔、唐小玉报道摄影)本报10月10日三版以《“轮顿扭腰沙尘暴”“灰头土脸戴口罩”》为题报道柳北区209国道行车难、路况差、群众恼并配发评论。文章见报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施工队进场维修;市领导也来到现场督办,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这条常年饱受诟病的“老国道”近期有望迎来“新面貌”。

23日,记者从209国道维修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广西融达建设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施工队正24小时不间断进行抢修作业。不过,由于10月以来降雨频繁,导致原本坑洼的路面上形成一个个积水泥潭。为了保障雨季该路段车辆通行顺畅,施工队当天仍在冒雨施工,填补坑洼路面,清理原已堵满淤泥的边沟,确保道路平整、排水通畅。

“群众的呼声、媒体的监督让我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我们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修好这条路,让群众满意。”市北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柳州北大门重要的一部分,209国道承担了太大的“压力”,除了车流量大之外,还经常有100吨以上的大货车驶过,对这些超重的货车进行有效的监管也是治理这条国道的“良策”。“我们预计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施工任务,等到雨停后,马上铺设沥青,届时,影响交通安全的路面坑洼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

项目负责人介绍,维修道路历经5次“缝补”,均未彻底解决问题。此次,他们将提高标准,按市领导要求高质量完成维修任务,让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沙尘暴”得以根治。

闻过则改 善莫大焉

□沛然

本报关于209国道沙塘至石碑坪路段路面失修导致沿路群众出行难的报道,于10月10日见报后,引起了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办公,相关部门拿出了整改方案,施工队迅速进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抢修……对于沿路群众来说,这是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古人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导致209国道路面失修的原因很复杂,可以说并不是某个部门的过错。因此,有关部门积极回应群众呼声的认真态度,不推卸责任的担当勇气,闻过立改的高效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群众遇到困难找党报、找有关部门反映,是因为他们相信党和政府能帮他们解决问题,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群众呼声是社会进步的加速器,是社会和谐的助推器。我们不但要倾听群众呼声,还要从群众呼声中找到不足并努力改进,与群众形成互动,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努力解决各种难题死结,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闻推荐

弃之不要的橘皮也有妙用医生手把手教你制作馋嘴橘皮糖

今报记者陈小燕眼下,橘子已经大量上市,其酸甜可口的果肉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在医生看来,橘子味甘酸、性温,入肺,营养也较为丰富...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