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部分理财产品收益持续走低 您口袋中的闲钱投向哪里?

柳州晚报 2018-08-16 12:40 大字

合理规划投资配比(资料图片)

近日,根据融360发布的7月银行理财市场分析报告显示,7月份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5%,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月下降,创下2017年12月以来最低收益水平。与此同时,第三方“宝宝”类产品收益率同样经历了量价齐跌,而一些外币理财产品因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其收益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逆势上涨。收益率超过5%的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少,再加上P2P行业“爆雷”、股市持续下探等因素影响,口袋里的闲钱不知该往哪投逐渐成为了不少投资者心中的困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呢?

银行理财、“宝宝”类理财收益放缓

笔者浏览了某国有银行官网昨日更新的在售理财产品列表,除去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5万元起售,期限为3个月到6个月之间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在4.24%-4.6%之间。“现在很少见到收益超过5%的银行理财产品咯,还是挺怀念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5.5%的那段日子的。”正在城中区某银行网点咨询理财产品的市民罗先生说。罗先生告诉笔者,自己身边有不少朋友近期都在持币观望,还在理财收益下降的现状中摸索投资方向。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周,各大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较上上周下降了0.04个百分点,事实上,今年2月份为银行理财的收益拐点,数据显示,2月份平均收益率最高曾达到4.93%,此后一路下跌,尤其是最近两个月下跌幅度不小。在业内人士看来,7月份流动性较为充裕,货币市场利率继续下行,达到今年的最低水平,这是导致银行理财收益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此外,部分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同样面临着收益率下滑的“窘境”。不过笔者了解到,在不同平台上,这些“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相差较大,其中部分产品的收益率正在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昨日笔者打开了几个“宝宝”类理财页面,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3.38%,招商银行朝朝盈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3.89%,而在微信理财通,货币基金汇添富全额宝的近7日年化收益则达到了4.15%。

不过,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在银行整体收益率下滑的态势下,不少银行的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呈现逆势上涨。根据普益标准数据对比去年6-7月、今年6-7月非结构性外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情况,就美元理财而言,今年6-7月的外币理财平均收益较去年同期上涨了0.41%至2.35%,涨幅相对较大。此外,英镑上涨0.03%至0.50%,而澳元则下跌0.07%至1.90%,这与近期人民币贬值不无关系。本轮人民币兑美元下跌始于今年4月中旬,仅仅三个多月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幅度超过8%。

合理规避风险,追求“高收益”还需谨慎

那么,在当前不少理财产品收益放缓的情况下,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呢?“关键还是要考虑投资者个人的风险接受能力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而不要一味盲目追求高收益。”某商业银行柳州分行的理财经理建议道。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同等安全的情况下,高收益和高流动性只能取其一。一般而言,开放式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最低,投资者若想获取5%以上的收益率,只能考虑中长期的封闭式产品,大部分在6个月到12个月之间,目前1年期以上的封闭式产品相对较少,半年或一年的定开式产品收益率也比较高,但1个月或3个月定开收益率就比较低了。与此同时,若投资者偏好高收益,且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可以选择规模偏小的股份制银行和规模偏大的城商行,这两类银行的收益率比较高,而且发行的大多是适合普通投资者购买的中低风险产品。而受“资管新规”影响,目前各家银行发行的保本理财数量非常少,收益也比较低,并不推荐购买。有投资理财需求的市民仍可以多关注非保本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起购门槛已经从5万元降低到1万元,安全性也有一定保障,在短期内仍是较好的理财选择。

而“宝宝”类产品无论收益率怎么降,还是会高于活期存款利率,再加上“宝宝”类产品可随存随取及时到账,即使其收益后期继续走低,投资者还是可以配置一部分资金入内以满足资金流动性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宝宝”类产品可以对接同一只货币基金,同一只“宝宝”类产品也可以对接多只货币基金,不同货币基金之间的收益差距比较大,需要投资者从中挑选出收益最高的货币基金。(宋美玲)

新闻推荐

拒执罪有效震慑“老赖” 柳州市一公务员主动还款

通讯员韦林汕晚报讯8月14日,在柳北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主持下,被执行人林某将15.6万元现金交付到申请执行人韦先生手中。...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