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办“证” 养殖入网

柳州日报 2018-08-15 09:20 大字

“没想到奶牛也有了‘身份证\’,真是科技改变农业。”今年4月,在市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的指导下,鹧鸪江牛奶场的700余头奶牛佩戴上了电子“身份证”。不过这种“身份证”隐藏在牛的身体里,通过特制的识读器“扫一扫”就能准确找到每头牛从出生到配种的全部信息。这给牛奶场负责人兰建宇提供了不少便利,“哪头牛得了病就能够立即找出,防止传染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既为我们管理者减轻了工作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收入。”兰建宇说。

近年来,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猪、牛、羊等肉类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而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结核病、口蹄疫的感染病例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奶牛产业,染病后的奶牛不得不扑杀,令这个本是赚钱的产业面临逐年亏损局面,也让零距离接触奶牛的饲养者行走在染病的“刀刃”上。

“患了布病和结核病的奶牛很容易传染给同伴,用最快速度找出病源奶牛很重要。”今年3月,全市的奶牛养殖场有了科技“法宝”——一个注射针头、一枚芯片、一支长柄识读器,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将微小的芯片植入奶牛皮下组织,芯片携带着奶牛年龄体重产奶量、防疫检疫、疾病防治等信息,用长柄识读器就能即时采集并录入电脑中,让免疫档案共享,随时方便查询,实现了“责任到牛”。

记者了解到,其实,柳州市所有存栏的奶牛在耳朵上已统一佩戴了二维码黄色耳标,用来区别免疫和非免疫个体。那么新型电子标识与黄色耳标相比有什么优势呢?“奶牛有时会因为舔舐、咬耳朵等行为让耳标脱落,从而找不到病源奶牛,而电子标识具有芯片注射操作方便、识读设备简易、不易脱落等优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黄溢泓介绍,目前全市已有80%的奶牛有了电子标识“身份证”,而柳州市也是全区第一个在奶牛身上推广使用智能电子标识的地级市。借助于电子标识对奶牛的唯一标识能力和数据记录功能,饲养者能及时对奶牛进行卫生、免疫等各项管理。而监管者也可对奶牛养殖、出奶、运输等养殖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严格管控,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食品的全过程追溯;也有助于其他动物疫病的防治,提高猪、牛、羊的健康水平,降低发病率,改善肉类品质,减少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起到良性循环作用,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

记者从市水产畜牧局了解到,目前柳州市存栏奶牛有2246头,共有6家奶牛场饲养黑白花和荷斯垣奶牛。据悉,下一步全市各区各县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为全市种猪、种羊也佩戴电子“身份证”,让“互联网+农业”这种新型养殖模式服务为民。

本报记者 阎翔

(图片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广西柳州:戏水享清凉

8月12日,人们在柳州市柳东新区一家水上乐园戏水纳凉。近日,广西柳州高温天气持续,当地各大水上游乐场陆续迎来客流高峰,人们...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