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在利好促居民习惯垃圾分类

广西日报 2018-06-06 07:50 大字

不吐不快

王锦南

据《南国今报》报道,柳州城区每天产生约1700吨生活垃圾,送往立冲沟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单一地填埋处理,这些垃圾就要经过30年以上时间才能完全分解。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填埋生活垃圾方式,给城市土地、环境、大气、水体等造成不少困扰,推行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但在不少早就启动了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城市,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

比如,柳州市在2014年已开始试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但习惯于将垃圾“一袋拎”“一桶倒”的市民还是占多数。不少市民对垃圾分类意识不足,城乡居民不知分类、不懂分类、不会分类、不便分类、不愿分类现象较为普遍。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是趋势使然,柳州市也当然会继续推进垃圾分类。然而,如何才能让垃圾分类收集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呢?笔者以为,有关方面可以变通一下措施,让市民从垃圾分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或可推动垃圾分类收集成为市民自觉。

如浙江省金华市把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市民收集和垃圾处理时都按此分开,专用装置把会烂的垃圾转化为有机肥,不会烂的则由保洁员分拣后集中处理。该市一些小区居民还可以将可回收的垃圾用来抵缴物业费,这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5月底,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在岛内上李社区、厦大西村等地设置了四个厨余垃圾置换蔬菜点。市民把平常要扔掉的厨余垃圾倒入专用发酵箱撒上菌糠,积满一箱后就可以拿去兑换有机蔬菜或有机肥营养土和种子。这一举措吸引了众多小区居民踊跃参加。

这类对市民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定会鼓励市民形成垃圾分类收集的习惯。而厦门市市容环卫管理处推行的这项措施,不但让厨余垃圾变废为宝,更是推进垃圾分类的务实举措,值得我们效仿。

有句名言——“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我们转换工作的思维角度和方式,用实在的利好引导居民自觉自愿地分类收集生活垃圾,有关方面在集中处理时也分类进行,久之,既有助于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和分类收集的习惯,又能让垃圾变废为宝,从源头上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何乐而不为呢?

新闻推荐

2018年化学中考全真模拟试卷(三) 柳州市铁五中学 化学组 主稿人:蔡丽萍 支媛 15307771078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一.选择题1.中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生产基地已在...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