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别的寄养家庭14年代养10名孤儿 他们要做到“退休”
陆月妹翻看14年来自己抚养过的孩子的照片。今报记者张存立 摄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寄养父母,柳工社区居民庞甫宜、陆月妹夫妇,14年来共代养了10名柳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孤儿。5月27日,记者拜访了这个特殊的家庭。
孩子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敲开陆月妹的家门,一男一女两个两岁多的小孩,正在家里跑来跑去。客厅木地板上堆放着不少玩具。
女孩叫柳祝琛,男孩叫柳智德。两个孩子玩累了,就吵着奶奶陆月妹要牛奶喝。看到智德鼻涕又流出来了,她便叫稍大几个月的祝琛拿毛巾帮弟弟擦。陆月妹说,智德患有侏儒症,动手能力比祝琛差一些。
柳智德已在陆月妹家寄养9个月了,柳祝琛则是今年3月26日才从儿童福利院抱回来的。那天早上9时许,她和老伴庞甫宜把代养孤儿柳祝芳送到柳州火车站,由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带去南宁办理收养交接手续。中午,夫妇俩又来到儿童福利院,代养了第十个孩子柳祝琛。当天刚好是陆月妹的60岁生日,她说,孩子就是她最好的生日礼物。
“儿童福利院里的孩子太可怜了,我们就是希望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提到代养小孩的初衷时,陆月如妹是说。2003年陆月妹退休,次年得知儿童福利院招募寄养父母时,便去报名、体检和排队,当上了一名寄养妈妈。两年后,丈夫庞甫宜买断工龄,和妻子一起为福利院代养孤儿。
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儿童在寄养家庭中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疼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孩子被收养后能很快适应正常的家庭生活。
从爸爸妈妈到爷爷奶奶
陆月妹、庞甫宜2004年代养的第一个孤儿是个男孩,叫柳世来,当时只有4岁,一直跟着他们生活到了2012年底,读到了初中一年级才被别人收养。
“我们第一个送走的代养孤儿叫柳月贸,那时真的很难过。”庞甫宜说,那是2007年11月,他一个星期吃不下饭,妻子想到孩子就会流泪,三个月后他们才缓过来。
柳月贸是陆月妹夫妇2004年代养的第二个孤儿,是个5月龄的男婴,因患腭兔唇,出生不久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孩子1岁多时,政府为他做了兔唇免费手术。他们至今记得,因为手术时间长,从手术室出来的小月贸饿坏了,看到他们手上拿的牛奶就抢过去喝,那场景让人心疼。
陆月妹说,小月贸很聪明,也很可爱。那时她的父母还健在,孩子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很甜,两位老人和他们夫妇对孩子疼爱得不得了,连儿子都跟他们开玩笑说“吃月贸的醋”。
两年前,儿媳为他们添了孙女,陆月妹和老伴成了爷爷奶奶,不过他们并未因为需要照顾孙女,而放弃“寄养父母”这个身份。惟一改变的是,从去年起,他们代养的孤儿开始喊他们“爷爷奶奶”,并把她儿子、儿媳当“爸爸妈妈”。
对于他们的代养行为,儿子和儿媳也很支持,有时候带女儿出去玩,也会把祝琛和智德同时带上。
只在意孩子成长的快乐
记者从柳州市儿童福利院了解到,代该院养孤儿,院方每个月会根据孤儿的情况给予寄养家庭1000元左右的保育费。
“我们从来没有算过保育费是否足够孩子的生活开支,要是计较这个,我们就不会当寄养父母。”陆月妹夫妇表示,只要孩子有需要花钱的地方,或者有想买的东西,他们都会掏钱买给孩子,从来不会根据保育费为“量入为出”,因为他们在意的,是被孩子需要的感觉,是看到孩子健康成长的快乐。
今年3月30日,他们在2008年代养的第三名孤儿柳丽花,跟随养父母一家从美国回柳州“走亲戚”,专程去看望和感谢他们。看到当年的小女孩长成了18岁的漂亮大姑娘,乐观自信,热情洋溢,他们感到很开心。
这十多年来,有亲友认为当寄养父母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劝他们放弃,一起出去旅游,享受不一样的晚年生活,对此,他们都一笑置之。
夫妇俩表示,这些年来,他们代养的这些孩子,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感动,因此他们也不觉得很辛苦。“根据相关规定,寄养父母的年龄不能超过65岁,我们已经决定要把寄养父母当到65岁为止。”
今报记者石红星
新闻推荐
上周推新楼盘一览土地招牌挂信息一览数说楼市“红五月”最后一周,柳州楼市供需两端依然火热,5个楼盘超600多套住宅,总体去化...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