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七旬不闲着,每天到小区后山护树种花张发贤老人:想把危岩变成花园

南国今报 2018-05-25 16:07 大字

年近古稀的张发贤老人,每天提水浇树,在陡峭的山坡上穿行自如。

今报记者罗素玲 文/图

连日的高温烈日,让柳州市区一些医院门诊皮肤科晒伤患者增多,喊热、喊晒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在鱼峰区狮山社区的增鑫二区,有一位老人却每天都扛着锹、提着水桶,在小区的后山上挖沟、降坡、拣石子、植树、浇水,从上午八九点,一直干到下午四五点才回家,午间也不休息。

“为啥要这么努力地植树?”

“我想把这里整出一个大花园。”

5月24日下午4时,这位还没有吃午饭的老人这样告诉记者。他叫张发贤,68岁,印尼归侨。

1

“我热爱这片土地!”

烈日下,迷住张发贤老人的那片土地,是增鑫二区的后山。因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大量取石,这里被柳州市国土部门多次列为危岩治理点。山势陡峭,土脚松浅,徒手爬坡,脚下都会不停地打滑。稍一大意,尺许高的小灌木也会被连根带出。

“小心小心,不要踩着它们不要抓着它们,会伤着它们的。”记者刚爬上张发贤老人作业的半山腰,想喘口气,顺势扶住身边一棵碗口粗的洋紫荆树,就被老人着急地止住了。他说,这批树是今年2月鱼峰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种下的,新的根系刚刚长出。由于土脚太浅,新根娇嫩,稍稍摇动就会被拉断,影响成活。

老人的劝阻,令记者和前去检查植树效果的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立即收住了脚步。老人马上露出了笑容,他弯腰拾起树蔸边一个水果糖大小的石子说:“我很热爱这片土地,尽管它到处都是这样的碎石。”他说,2013年他住进山脚下的增鑫二区时,这片山更加贫脊,每到下雨,山上的大量泥土都会被冲刷流失,看着就心痛。那时他就开始琢磨:要是能将这里的水土保持好,不仅能让这个小山满目青翠重新绿化,自己和小区的居民也都会受益。

“张师傅热爱这片土地,还与他的经历有关。”增鑫小区退休党支部书记王胜忠告诉记者,张发贤58年前随父亲从印尼回到祖国,在柳城华侨农场定居、成长、工作,与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不仅掌握了大量植物栽培技术,还对园艺充满兴趣。住进小区后,就跟物业管理提出,想把后山整理成花园。当时许多人还不敢相信——因为这后山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开山取石过度,植被严重破坏。

2

“我喜欢满目青山绿水!”

人人都想拥有一个舒适漂亮的居住环境。狮山社区副主任周学洁介绍说,增鑫二区的“前身”是1994年改制的原柳州农用运输车总厂宿舍区,现居住着570多户原厂老职工及家属。原单位为了方便处理改制后的一些日常事务,只留下办公室人员协助小区物业管理。实际上这个小区与“三无小区”没多大差异,很多居民就在后山随意栽种蔬菜、花生等作物。

本来就陡峭、少土、石多的后山,由于居民种菜不断翻动,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原柳州农用运输车总厂办公室主任黄钟平介绍说,哪怕是下小雨,“菜地”里的泥沙都会被冲下山去。2016年6月14日那场暴风雨推下的沙石,很快把小区里的排水口堵塞,小区严重积水内涝,物业管理人员和许多居民彻夜排涝,吓得不敢入睡。经历过这一次之后,大家更重视张发贤改变后山面貌的提议,厂办拿出10多万元资金,把山坡上的小路硬化,又修筑了排水沟,以减轻后山的水土流失。

与此同时,狮山社区也给予大力支持。2016年、2017年,先后两次向鱼峰区争取到总计10万元惠民资金,修建上山道路,并将山腰上一块碎石荒地建成一个篮球场,供居民健身,还固化了周边陡坎。

有了这些支持,张发贤老人干劲更足了。从2016年初夏开始,几乎每天上午八九点钟就上山,中午不休息,一直到下午四五点钟才“收工”。从一片片小小的空地开始,用双手先把杂草清理掉,然后将一片片石块挑选出来,砌成石埂,再将少得可怜的泥土摊平,植树、栽花、种草,一年后,这里已开垦出一片数百平方米的平地,草木茂盛,原来的荒地有了生机。

2017年春,鱼峰区园林绿化管理所又在这里先后种下200多棵洋紫荆树,今年春季已粉红一片。居民们就依照张发贤老人的初衷,将这里叫做“紫荆花公园”。老人更是喜不自禁地说:“我就喜欢满目青山绿水、四季花开不断。”

3

“我只是帮政府把惠民工程做得更好”

连日的高温,并没有影响到增鑫二区2000多名居民的好心情,现已绿树成荫的后山,早已成为大家早晚纳凉的好去处:沿着新修的水泥路拾级而上,百米之处有一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依山开建的人防山洞,徐徐凉风日夜不断吹出,与山洞之上绿荫如盖的山峦相互映衬,让这里的气温比山下低4~5℃。

张发贤老人每天上午上山都路过山洞,下午收工前会来这里提水上山浇树,往返数次,却很少在这里歇脚。他笑着说:“忙起来就不会感觉到热了。”但了解他的鱼峰区园林绿化管理所所长肖永连说,老人是想保证每一棵新植的树木、花卉,都健康成长。

经这一提醒,记者仔细一看,原来半山腰上老人已开出一条一米余宽、四五十米长的“梯田”,把今年新种在“梯田”里的洋紫荆树全部打上了树桩固定,树蔸处均培上了小土堆。这些天没下雨,每天他都要给每一棵树浇上小半桶水。

看着头发灰白、年近古稀的他,提着大半桶水在陡峭的山坡上行走如飞,记者禁不住问他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再在山上拦腰开一片梯田,再种一批花木,这座山就更像花园了。”

问他那得需要多少工夫才能完成?他说没有时间限制,因为栽花种树是自己一生的最爱,每天在这里劳动,非常充实、开心,全家人也都非常支持他:“我只是帮政府把惠民工程做得更好一些,让我们的小区更舒适、更漂亮。”

新闻推荐

“白胡子”老汉第六次爬上红光大桥僵持近6个小时后,从大桥主塔跳下当场身亡

上午,老汉坐在距离桥面约10米高的拉索上,消防员在其下方撑起消防气垫。今报记者黄远来/文记者张存立/图5月24日早上6时许,“...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