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站上交管一线

柳州日报 2018-05-22 09:29 大字

有一种精神,看似平凡渺小,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有人说这就是爱岗敬业;有一种精神,看似豪情万丈,却代表着最平实务本的脚踏实地,有人说这就是无私奉献。李艳萍说,工作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4岁的李艳萍,从警5年,荣立自治区公安厅个人三等功一次、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一次,被市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一次、“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这个月,她获得了全区优秀人民警察的荣誉称号。

报考交警,李艳萍坦言是为了圆自己的“制服情结”。

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高级教师从业资格、柳州日报社实习记者、科技情报研究所工作人员,拥有这些资历的她,在柳州也许可以找到比当交警待遇更好的职业。“还是穿上制服才叫真的圆梦!”她认真地说。

2013年11月,李艳萍通过公务员考试正式成为一名交通警察。刚入警,就被安排在交警支队城中大队秩序中队,从路面外勤基础工作做起。

每天除了早、晚高峰维持路面交通秩序外,整治繁忙路段周边停车秩序、纠正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简易交通事故,都是外勤交警的日常工作。

以前的同事,每次看到被晒得只能看出牙齿是白的她,都会忍不住问她:“你一个研究生出来站马路,是不是可惜了?”她总是报以傻傻的笑容:“很充实。”她说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做的事对别人是有意义的,即使平凡,也感觉到活着的快乐。

李艳萍说,看到非机动车穿梭在机动车道上和闯红灯,她就会忍不住一扫斯文,嗓门大起来,其实这不是针对谁,就是看到驾驶员这样做很危险,忍不住就情绪激动起来。“记得我第一次处理一起流血交通事故,下雨天,一个姑娘驾驶非机动车,在中交大厦处转弯时摔倒受伤。救护车赶到时,她的雨衣帽子里全是鲜血,很红、很大一片……”

“这起事故,让我对安全产生敬畏,更加觉得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在面对情绪激动的交通违法驾驶人时,我会拿出一些事故案例给他们看。”李艳萍说,加入警察队伍,是她性格的一场大蜕变,无论是在执勤执法的过程中,还是在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她觉得遇到不讲理的违法驾驶员,该硬气的时候就必须要体现警察的威严。执法时交警不是代表个人,是代表头顶的国徽,维护国法。从那以后,原本性格内敛的李艳萍也开始变得泼辣起来。

就这样,李艳萍渐渐地从一名门外汉摸爬滚打为熟悉路面秩序维护和简易事故处理的能手。她发挥自己擅长写作的优势,把在基层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炼,将电动车治理难撰写为调研论文《浅析弱势群体身份带来的两轮电动车治理难问题》,在全市公安机关调研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网络舆情镜像中交通警察遇暴力抗法的防护策略》等10余篇文章被公安部交管局登载,并先后完成150余篇信息报道工作,“最美警察”朱艳芳、舒婧,十佳文明市民黄飞翔、李广安等一大批民警、辅警的典型故事在她的笔下被挖掘。

李艳萍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并及时总结形成经验。2017年,已经调到交警支队办公室专门从事材料写作的她,代表支队在柳州召开的全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推进会暨深化全区公安交管改革和“四项建设”工作现场会上,做了《公安改革,我们有突破》的经验介绍。全年她参与组织策划了40余场执法大直播活动,由她原创的柳州交警之歌《方向》在直播活动中获得一致好评。

“交通管理之所以是一项值得奋斗终生的事业,那是因为交通文明在提升的过程,确实需要整个社会或是需要一个人穷尽一生,为交通文明作贡献。”李艳萍说,而她恰恰就是属于那种愿意用尽一生,在交通文明事业中发挥出属于自己一点点光和热的分子……

本报记者 帅君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四通八达的路网、平地而起的新城40年 柳州巨变沧海桑田

窑埠古镇成为柳州别具特色的风情休闲街。2015年11月开业的城中万达广场,成为柳州人购物休闲的新目的地。柳东新区路网建设...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