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焦虑,考生才能更安心心理专家提醒:家长不要“抢跑”

南国今报 2018-04-24 16:09 大字

关注今柳健康公众号,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今报记者罗素玲  

还有六周就是高考,还有九周就是中考。这两大考,因为承载了家庭和社会的厚重期望,因此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教师、学校,都被目光包围,不紧张、不焦虑,似乎不可能。然而,过度紧张或焦虑,又会让考生难以自持,甚至提前退却。

那么,身为家长,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助考生们一臂之力?本报记者将近期接到的一些读者反映,请广西脑科医院青少年心理专家、主任医师潘润德作了解答。

1

家长焦虑是因为“抢跑”

进入4月以来,家住柳州市北雀路的杨女士可谓夜夜失眠。她儿子在柳铁一中上高三,还有数周就要高考,因担心他复习强度太大,精力不济,最近她除了早餐,都亲自做好给儿子送去。

送餐的强度她不怕,怕的是营养配备不足,怕送早了饭菜凉了,送晚了又耽误儿子复习。因此她每天定了4次闹钟:6:00起床买菜;11:00、16:50分别送中、晚餐;22:20送宵夜。

然而,送完宵夜回到家,她又开始考虑明天买什么菜、怎么做,还有儿子的情绪好不好,自己是否讲错了话影响儿子复习、备考。

家住福柳新都小区的蓝女士,最近也有着类似的焦虑:她的女儿在柳州市第十五中学上初三,6月底就要中考。女儿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只是不知何故,最近两周晚上休息不好,饭量明显减少,测试成绩也不稳定,有一次物理测试从班上的前十名,掉到了二十多名。她很想为女儿分忧,无奈女儿总说“没事”,她为此更加担心,有时整夜无眠。

“中考、高考都是考生的事,家长不能自己提前进入考试状态。”潘润德说,如果像上述两名母亲一样,不仅与考生竞跑,而且还要“抢跑”,自然会影响考生情绪。考前复习、备考,虽然考生耗费的精力大,但只要饮食正常,都不会缺乏营养。年轻人偶有休息不好的时候,很正常,只要情绪稳定,多睡一觉就补过来了,家长不必过于为他们的生活担忧。

2

想得越复杂压力越大

中考、高考考生的家长焦虑,不仅有近忧,还有远虑,有些家长所思所想,太过细致,别说考生招架不住,连教师也不堪其扰。

柳州市一所知名中学的高三班主任王老师介绍说,她时常晚上11时之后,还会接到家长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有名母亲每周都有两三次电话问同一问题:她的儿子有没有感冒。因为她听人说过,如果在考前经常感冒的考生,高考时也会感冒。而这名学生早已被母亲的担忧搅烦了,甚至叫班主任不要再接他母亲的电话。

王老师的班上还有一名家长,最关心的是女儿的测试成绩。从去年“一模”开始,持续到现在,大大小小的测试成绩都会问个遍。他要求女儿把每周的测试时间写给他,然后他会向所有科任教师和班主任询问,细致到每次测试的内容、重点、难度系数。由于教师们都被问得有些烦了,偶尔也会婉拒,他常会急得次日到班上去了解情况,怕儿子复习没有跟上重点……这名家长也是高中教师,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做儿子的高考导师。

“家长想得越复杂,对考生越不利。”潘润德分析说,每个人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更何况有代沟的父与子、母与女?尤其是中考考生,都还未成年,他们的思维一般会单纯一些,想问题较简单。考前复习,他们往往会紧跟教师的指导,较少去考虑其他遇到的问题,比如天气、难题、突发事件等。如果学校、老师提前为他们做了预案分析,他们会认真准备;但如果家长再掺和进去,把大量信息传递给他们,就将问题复杂化了,也会增加他们的压力。

3

家长应做“后勤部长”

家有考生,家长岂有不紧张的?

“事实上,家长首要做的事就是相信孩子,让自己‘隐形\’。”潘润德说,很多考生都清楚自己该怎么做、是否需要求助。他接诊的一名高三女生,就连看心理门诊都是自己去的,根本没告诉家长。

“学习的事,家长过度参与,都会干扰他们的正常进度。”潘润德说,从心理学解析,就是情绪干扰,往往“两败俱伤”。潘润德说,考试是考生的事,偶尔有生活不理想、考试不顺,让他们自己处理,也是帮助他们成长。很快就要高考、中考,家长只需做好“后勤部长”,满足好考生的生活需求,就是称职的家长。

新闻推荐

给树木“洗澡”降尘

○通讯员刘杰黄绍州晚报讯近日,有市民发现在柳石路五岔路口至洛维大桥路段,绿化工人们在帮道路两侧的行道树“洗洗刷刷”,有些市民投去诧异的目光,难道树木也需要“洗澡”吗?据了解,由于柳州市轨道工程...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