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知青住我家

柳州晚报 2018-03-17 11:29 大字

住在我家的五位女知青

□沈培光

1969年,柳州地市、柳州铁路局安置动员17443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创知青上山下乡的最高纪录。当年1月,有8个一中、七中的高初中毕业生来到我们郊区白露公社窑上生产队插队。因为我家的房屋是土改时分得地主的二层楼房,空出的房间便让这五女三男知青住进去了。

我母亲快七十岁了,听说有那么多知青到我家落户,高兴得不得了。她提前两天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知青的到来。知青进家那天,个个都亲热地叫她“沈妈”,她乐得眉开眼笑,从此就把每一个知青当作儿女来看待。8个知青先是集体开伙,一到做饭时间,灶门口(厨房)就显得拥挤了。母亲总是让知青先做饭,宁可自己晚一点,也不让他们挨饿。知青爱唱爱跳,后来觉得会妨碍我母亲休息,就不敢随便乱唱了。我母亲发觉后,鼓励他们说:“你们想唱就唱,热闹点才好啊!”有一次,女知青莫铸坚去菜园上厕所,遇到一条蛇拦路,吓得赶快往回跑,不敢再上厕所。我母亲知道后,陪她上厕所,安慰她说:“这是一条南蛇,你不理它,它就不会咬人的。”

知青在我们这个村生活,最缺的是每天做饭用的柴火。因为我们村无山无柴,树木不多,只能在野外割草来烧,或者到河边捞浪渣,上木排剥木皮。每逢柳江河发大水,从上游漂下来许多浪渣,村民用抓钩或六齿耙沿江打捞浪渣,挑回来晒干,亦可当作燃料。再就是剥木皮了。从融水、三江放下来的木排,临时停泊在河岸边,等候出河机把木头拉上岸,村民趁此机会,持刀上排剥木皮做燃料。住我家的知青也跟着我一起上排捞浪渣、剥木皮。我时时提醒他们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掉下河去。因为浮在河面的木头又圆又滑,沉浮不定,稍不留神便会失足落水。在我们村民的热心指导下,知青很快学会了剥木皮、捞浪渣,把一担一担木皮挑回去,基本解决了烧水做饭的燃料问题。

后来,知青伙食分开,归侨小吴没有人搭伙,我刚好从家里独立出来另起炉灶,两人一拍即合,凑在一起开伙,一个在家做饭,一个去自留地种菜。有一次,轮到我做饭,煮的是韭菜汤。我是第一次自己做这道菜,把切好的韭菜放进锅头后,炒来炒去都生怕炒不熟,炒了好久才把生水放下去煮汤。等小吴从地里回来开饭,尝了一口汤直叫苦叫咸,立马把汤吐了出来。小吴以为我放盐多了,其实是我把韭菜炒枯炒煳了,根本不知道“韭菜一捞(炒)就熟”。此事在知青中传为笑话。

时间一晃就过去,转眼知青回城几十年了,我们慢慢变老,但他们念念不忘住在我家那些日子,始终与我保持着密切联系,聚在一起时总会共同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

新闻推荐

柳州市举行自治区重点提案调研座谈会 聚焦发展 献智献策

日报消息(记者廖冠华)13日上午,柳州市举行自治区重点提案调研座谈会,柳州市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就智能制造及乡村土地创新利用的问题积极建言,争取以自治区政协重点提案的形式向自治区党委政府献智献策...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