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偷自家钱也是偷”是法治时代的前行

来宾日报 2018-01-08 11:10 大字

“偷自家的钱也是偷”。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近日,柳州市柳江区法院对一起盗窃案进行宣判,小偷被判处5个月有期徒刑。让人意外的是,犯下盗窃案的覃某盗窃的对象却是自己的爷爷。去年8月中旬,覃某趁爷爷不在家,进入其房间,翻找出存放在床下的1万元钱,并将其中的5000元拿走,用来购买手机及吃喝玩乐。(1月7日《南国早报》微生活客户端)

上述法院在判决时给出这样的提醒:注意,“偷自家的钱”也是偷,并不能因为偷的是自己家的钱,就逍遥于法外。“偷自家的钱也是偷”,这种说法十分新颖,但是让很多人“不能接受”。因此,一些网友认为,孙子被判刑很冤枉,因为他没有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

“偷自家的钱不算偷”,其实是一种潜规则。百姓是这样认识,警方也往往是这样办理。笔者想起曾经看过的两则新闻:

某地一名市民,发现家中2万元不翼而飞,同时丢失的还有金银首饰,于是赶紧报警。经过警方侦查,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是其20岁的儿子:儿子把钱盗窃玩游戏了。考虑到小偷是报警人的儿子,警方只是对其进行了训导和教育。

某地一名惯偷二次行窃时被警方抓获。事后,民警发现其中1万元赃款是其“哥哥家的钱”。在处罚时,警方对这1万元没有追究责任,该小偷只需承担除“哥哥家的一万元”以外的责任。

那么,盗窃“自己家的钱”和盗窃“亲属家的钱”,究竟属于什么性质呢?其实,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都属于盗窃行为,盗窃的都是“他人的钱财”。

这起案件的判决是因为“爷爷大义灭亲”,爷爷主动要求依法办理,主要是出于善意的关爱,想以此让孙子幡然醒悟,好好做人。但现实社会之下,有多少如此理智的爷爷呢?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法治社会的前行,无论当事人是否原谅,“盗窃爷爷的钱”都被法律所不容。这需要司法部门形成“偷自家钱也是偷”的执法理念,法律不应在亲情面前成为弹簧。

“偷爷爷的钱被判刑”究竟冤不冤枉?既然有法可依,那就不冤枉。□郭元鹏

新闻推荐

柳州机场旅客吞吐量飞跃式增长 去年达113.6万人次

日报消息(记者唐小玉、通讯员郑芳)新时代,新征程,柳州市民航业也站上新起点。4日获悉,2017年柳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再次突破百万人次大关。据统计,柳州机场全年累计保障各类起降11323架次,同比减少0.6%,其中...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