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铣工大王”扬美名———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五菱柳机动力公司机加工高级专家丘柳滨

桂林日报 2017-10-07 14:11 大字

□广西日报记者覃伟立

在广西汽车集团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修动车间,机加工二组组长、高级专家丘柳滨每天都在解决不同的难题。工友称赞他“全身是刀,把把利”。

丘柳滨的成长过程,正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1993年,丘柳滨考入柳州机械工业学校铣工专业学习。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年年获得奖学金。1996年,毕业分配到柳州市汽配二厂工作,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1999年,企业减员增效,只留下一岗多能的工人。丘柳滨说,当时业务主管拿来一个机床变位齿轮———一个坏的工件,并告诉他,不管怎么做,如果第二天做不出来或者做得不合格,他的岗位就得让给别人。对于没有学过加工这种齿轮的丘柳滨来说,无异于泰山压顶。他想到了自己的实训老师甘业生。得知情况后,甘老师急忙赶往柳机,师徒二人在机床边开始练起来。在甘老师指导下,经过不断拆了装、装了拆的再三磨炼,丘柳滨终于在凌晨时做出两个工件———一个适配型的、一个精度较高的,以确保万无一失。第二天把工件拿到机床一试,正合适。主管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不错!”凭借这个齿轮,丘柳滨最终留了下来。

这件事让丘柳滨深深体会到,必须成为一专多能、精专合一的多面手。工作20年间,他多次在各种级别的技能大赛中获奖,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知识型职工优秀个人”和广西“十大金牌工人”等荣誉。2003年,他成功完成一项技术革新,生产效率从原来每天生产100件提高到150件,年创效益150多万元。从此,加工方法方式的创新、进口新设备故障的排除、机床的改进、加工工艺的提升等众多创新成果,在企业转化成经济效益。这些发明创造,让他赢得了“铣工大王”的美名。

2016年11月,在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丘柳滨被选为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候补委员。今年6月,他又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新闻推荐

小巷变身双向六车道 东环大道东一巷通车

昨日通车的东环大道东一巷(原炮团路所处位置)。今报记者卿要林摄今报柳州讯(记者廖艳明)柳州市东环大道东一巷是水南片区一条重要的横向道路,此前道路狭窄破损严重。9月30日,记者探访发现,该道路改造基...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