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右江日报》的不解之缘
那天,一位朋友从乡下来造访,然后我送他下楼。当时天正下着滂沱大雨,我们被阻在一楼门口。突然,另一位来办事的熟人与那位朋友打招呼:“老×,你怎么在这?”
“我来找××。”
那熟人转身见到我就说:“啊,你们是不是商量写稿的事?”“是呀。”我朋友回答。
听那熟人这么说我有点惊讶,伸手与他握手:“好久不见你了。”“我早退休了。”他自我介绍。
然后他又告诉一件更令我意想不到的事。他说他退休十多年来坚持自费订阅《右江日报》,所以久不久见到我和那位朋友的名字。他还说:“我不但看,还把你们两个的文章剪下来保存。”“是吗?谢谢你关注了。”我受宠若惊地说。
“你的稿写得好,诗也写得不错。”他还这样对我夸奖一番,令我觉得惭愧,忙说:“不好意思,我写得不好。”
“你太谦虚了。”他又这样对我说。我心里有所激动。此时雨小了,我的那个朋友出去搭车,他也跟着回去了。
说起那个熟人,我跟他曾有一面之交。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年秋天,我和几个同事到柳州出差,在住进市政招待所时认识了他。那时候他和另一个人去搞“外调”。他是外地人,到我们山区县工作,在某局当秘书。我们就是这样认识的。后来不知他什么时候退休了,我们很少见面。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对我还记得那么清楚,而且还在读报中把我的“豆腐块”剪下来保存。那天我握着他的手很久,感激不尽。他对我说:“我过去也是通讯员,所以对这方面很注意。”啊,原来他是《右江日报》的老通讯员!得知这一情况后,我更对他肃然起敬。
据我所知,许多退休以后的老同志,还一如既往地关注《右江日报》。他们未退休前订阅惯了,所以退下来后舍不得“退”掉《右江日报》。读报是他们退休生活的内容之一。
像这位熟人一样,在报上“发现”我的还有几位,他们都是老同志,都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人。一次,我走过某街道,见到一位老领导埋头看当天的《右江日报》,我跟他打招呼,他抬头对我说:“你真不错,我经常见到你写的文章。”他还不忘鼓励我一番:“继续努力。”我向他表示:“好的,谢谢老局长。”
我在县城有几个文友,我们不论谁的稿见报都互相“祝贺”一番。除文友外,也有一些同行及群友,他们或当面或通过微信祝贺我稿件见报,我非常感谢他们的关注。
说句心里话,我的稿只是小稿,写得不够好的,充其量只能说及格,只是编辑老师为了鼓励我而选用一些,他们在用我的稿时,也费了不少心血给予润色,否则也不成样子。值此机会,我深深地感谢报纸编辑。
我觉得与其说朋友对我的关注,不如说是他们对《右江日报》的关注。曾经有一位对《右江日报》家庭版比较关注的读者,说我“写的东西很实际,没有一句假话。”那人是从某局副座上退休的。有一天下班,我要打的。正好那人与其夫人已在车上,他就叫我一起上那辆车。路上他谈到对《右江日报》的关注。还有一位也关注《右江日报》《家庭》版的兄长,他几乎每期每篇文章都认真阅读,我的稿一见报,他一字不漏地过目,并第一时间向我“报喜”。他说:“作为过来人,我对《家庭》比较关注。”他对我过奖,我很不好意思。我一介平民,人微言轻,有这样的老领导和朋友关注,真的好感动。
不管怎样,他们的关注与支持,对我来说是一种动力,促使我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新闻推荐
彰泰红项目效果图真正的豪宅是什么样子?柳州豪宅市场十几年的嬗变之路告诉世人:随着对居住水平的不断追求,人们对豪宅的定义也在不断修正。从装修豪华气派的大宅到富丽堂皇的半山别墅,再到如今繁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