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柳州沙街旧貌视频热传 城建档案工作者讲述老城影像背后拍摄故事
1987年视频影像中的沙街旧景。 扫一扫二维码 上壹今新闻看沙街旧貌视频
今报记者刘山
30年前柳州沙街的模样,还有人记得吗?近段时间,一段拍摄于1987年、名为“柳州柳江路(沙街)立新路斜坡旧貌”的视频,在朋友圈热传,目前点击量已超3.4万人次。知情人透露,这段视频是现柳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副馆长陈敬当年所拍。7月21日,今报记者专访陈敬,引出这段视频背后的故事。
6分钟视频勾起历史记忆
视频长度6分多钟,随着镜头推拉摇移,观众的视线被带回上世纪80年代末,沉浸在柳江北岸往东沿岸原沙街和立新路大规模拆迁和改造前的风貌。破旧杂乱的店屋、幽暗逼仄的小巷、坑洼不平的路面、老化密集的电力线路,残存着柳州老城的记忆。
视频拍摄并不专业,剪辑也较随意。然而,镜头时而晃动、时而聚焦不清,以及同步录入的居民交谈声、婴儿啼哭声、孩童嬉笑声,反而带来一种强烈的历史纪实感。老柳堤、柳江大桥、工贸大厦、马鞍山等城市标志性建筑和景观不时闯入画面,更让老柳州备感亲切。
沙街是柳江路的旧称,30年城市变迁,江边面貌发生巨变,这条老街早已不复当年模样。这段拍摄手法简单而直白的资料视频,让老柳州感叹今昔变化,也让年轻一代感受这座城市的成长。
城建资料记录改造原貌
来到柳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当记者用手机播放这段视频时,副馆长陈敬一眼认出,这确是30年前他亲手所拍摄的录像。“我记得当时是1987年10月,大概那个时间,到沙街去拍的。”陈敬清晰地回忆起,那时柳州市城建档案馆刚成立不久,恰逢沙街即将拆迁改造,馆里便想到把沙街原貌记录下来,留作柳州城建历史资料。
根据资料记载,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柳州人也想到要改变“脏乱差”的城市环境。1984年,柳州市决定通过社会赞助,建设柳堤。到1987年,柳江大桥桥底东西两侧河堤建设已初具规模。为了改善沿江岸边老沙街居民居住环境,进一步美化城市面貌,柳州市又谋划对这一片的老城区进行拆除、改造。
陈敬说,那时他刚来到柳州市城建档案馆工作不久,还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因为工作需要,馆里新配置一台专业摄像机。陈敬年轻、有干劲,领导就把用摄像机记录沙街和立新路改造前原貌的任务交给他。
新旧对比感喟柳州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末,摄像机可是个“金贵”设备,很少有人会用。扛摄像机到沙街拍摄城建资料,陈敬也是初试身手。在办公室简单学习了开关机、装录像带,他就出发了。然后拍完回放,他才发现很多镜头不理想,“有的房子拍歪了,有的地面拍歪了。”陈告诉记者,母带拍了30多分钟素材,翻录时简单剪辑后,只保留了6分多钟影像。
因为第一次拍摄和剪辑视频经验不足,留下不少遗憾。“当时只注重拍摄街巷外貌,没想到还应拍摄一些老商号特写和老宅屋内景,因此这段城建历史资料缺失一些细节。”陈敬回忆道,他来到立新路,正碰上房产管理部门挨家挨户开展普查,为改造拆迁做准备,“当时虽拍下不少画面,可惜翻录时只保留短短几个镜头,没能留下更多历史资料。”
视频翻录、剪辑后收录入档,保存在柳州市城建档案馆资料库。前些年,柳州市城建档案馆将早前拍摄的历史影像资料转换为数字视频,调取和查阅更加方便了。陈敬说,本地和自治区级一些媒体制作专题节目时,借用过这段经过数字转换的视频,有可能因此这段珍贵的城建历史资料就传到网上,让人们得以在新旧对比中感喟柳州变化。
新闻推荐
凌晨下班回家 鳄鱼趴在门前 女子受惊吓报警,民警赶到后将鳄鱼制服
民警将鳄鱼“制服”半夜下班回家,看到家门口趴着一只鳄鱼。7月22日凌晨,事主李女士被这一幕吓得不轻。柳州市公安局南站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及时赶到,并想办法“制服”了鳄鱼。李女士...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